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三北工程30多年来已营造537亿元生态经济林产值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7月31日 17时05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银川7月31日电(记者郑一晗、艾福梅)三北工程建设30多年来,不仅构筑起封锁北疆万里风沙、阻挡沙尘进入首都的绿色屏障,更是营造了537亿元生态经济林产值,让农民群众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这是记者从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获得的消息。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宁夏、山西、河北一带的防护林建设情况,看到各地农民通过营造经济林、兴办林木种苗基地、发展生态旅游等途径实现了增收致富。

    “造林之前,一亩地也就能打七八十斤粮食,一年下来毛收入不到2万元,现在我的年收入能达到二三十万元。”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井坪镇井坪村村民赵依如说,如今他开办了一个30多亩的小型苗圃,主要培育樟子松、云杉等树苗,全部由自家人打理,收入翻了十几倍。

    据了解,今年平鲁区建设各类育苗基地2.5万亩,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与此同时,平鲁区还大力种植文冠果、山杏、山桃和柠条饲料林等,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将生态绿化与生态富民有机结合。

    平鲁区农民靠林致富正是三北工程区农民致富的一个缩影。据三北防护林建设局统计,目前工程区已营造各种经济林400多万公顷,建成了以黄土高原为主的优质苹果基地、黄河沿岸红枣基地和新疆的香梨、宁夏的枸杞、河北的板栗等一大批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带和产业集群。仅在陕西和山西黄河沿岸就建成了40多万公顷红枣基地,年产干鲜果品33万吨,产值近10亿元,枣区农民人均红枣收入达600多元。

    此外,部分地区由过去的依靠耕地求生存转向依靠山沙谋发展,建设了一批用材林、薪炭林、饲料林基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工程区年产木材2400多万立方米,营造薪炭林92.7万公顷、灌木饲料林500多万公顷,为农村的能源需求、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链接
· 三北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511.7万公顷
· 黑龙江省:2011年完成三北工程造林271.8万亩
· 国家林业局:三北工程建设方式将作重大调整规划
· 黑龙江省:2010年三北工程完成造林1160万亩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