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内外压力促使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塑造竞争新优势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8月28日 18时24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8月28日电(记者王希、王亚光、沈洋)加工贸易是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贸易大国地位的确立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面对当前外需萎缩、国际竞争加剧和国内经营成本上升、环境资源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包括加工贸易在内的中国外贸正经历一个从“高速奔跑”到明显减速的过程。加工贸易未来发展出路何在?

    加工贸易脚步放缓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28日在此间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由于具有“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特点,加工贸易对国际市场的变化更加灵敏直接。当前我国加工贸易的第三大出口市场欧盟需求萎缩,使得加工贸易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7532.1亿美元,增长3.1%。其中出口4856.7亿美元,增长4.4%;进口2675.4亿美元,增长0.6%。增速均落后于同期外贸整体水平。7月份加工贸易出口704亿美元,同比下降5.6%,其中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了21.2%。

    “形势比较严峻。”蒋耀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下半年任务将更加艰巨。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认为,尽管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新的变化,但加工贸易仍是我国促进贸易、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约11万家,直接从业人员约4000万,约占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20%。

    转型升级初显成效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村村点火、家家冒烟,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迅速融入了全球产业分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区,受到土地、能源资源、劳动力成本、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制约,低水平、粗放型的加工贸易难以为继,促使包括广东在内的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就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不断进行探索,取得积极成效。

    广东省副省长招玉芳介绍说,广东在企业转型、研发创新、品牌建设、拓展内销等方面着力推进加工贸易转型。今年前7个月,广东企业OBM(自主品牌营销)和ODM(委托设计生产)混合生产出口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已达54%,同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项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分别达到73.2%和45.1%。

    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也呈现了量质齐升的局面。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对外贸易保持了高速发展,重庆、河南、四川和江西的出口增速分别为2.5倍、91.6%、74.7%和54.1%,明显高于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表示,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国家采取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效果。

    记者日前在江西、四川等地调研时发现,江西省利用要素资源优势,承接了大量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玩具、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据初步统计,解决了江西18.8万人的就业。在四川成都,2011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已占该市出口总额的近五成。截至2011年底,已有139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

    抓紧塑造竞争新优势

    当前,欧债危机仍在不断发酵,世界经济发展低迷的局面在短期内不会出现根本改变。对于外部需求的恶化,我国加工贸易出路何在?转型升级有怎样的路径选择?

    “我们要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在品牌、研发、销售和服务等环节下功夫,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质量。”蒋耀平说。

    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支陆逊表示,去年底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出台了《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出台的首个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国家级文件,也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目标及相关政策。

    据他介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承接转移的内涵包括产业层次、产业链、经营主体、区域分布和监管模式等五个方面。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承接转移将实现产品加工由低端向高端,产业链由短向长,经营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区域由东部为主向东中西并举,增量由区外为主向区内为主的转变。 

 
 
 相关链接
· 首届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将于9月在东莞举行
· 产业链条延伸 广东加工贸易出现转型升级新态势
· 于广洲出席全国海关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工作会议
· 全国海关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工作会议在重庆召开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