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互助养老幸福院”构建农牧区养老保障新模式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9月24日 16时33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24日电(记者刘懿德)近年来,为解决农村牧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中老年人和病残人员多的状况,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在农村牧区开展实施了建设“互助养老幸福院”项目,有效破解了欠发达地区、农村牧区养老保障服务的难题,取得积极成效。

    化德县是一个传统的农牧业大县,近年来,农村牧区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留守、空巢、独居老人逐年增加。化德县民政局局长王常青介绍:这些空巢老人大多家庭贫困,居住条件简陋,生活得不到照料,精神慰藉缺失;特别是近年来,因受风蚀沙化、地下水位下降等自然条件影响,85%以上的村庄出现“空心化”、“老龄化”现象,农村牧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为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牧区养老保障服务的难题,从2009年开始,化德县开始尝试集中建设“互助养老幸福院”,将农村60周岁以上有生活能力、无生产能力的五保户、低保户就近搬迁到幸福院居住,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集中供养。

    在建设“互助养老幸福院”中,化德县坚持“以水定位、无水走人”的原则,选择农牧业生产条件好、生活设施相对完善的中心村建设幸福院。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互助幸福院27所,解决了2600户、5100名无生产能力、有生活能力贫困老人的养老问题。

    化德县建设“互助养老幸福院”的探索,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并于今年在乌兰察布市推广。从2012年起,乌兰察布市每年要完成200所、每所100户、每户3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老住房建设,计划4年时间,解决16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集中养老问题。

    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冯呼和说:“互助养老幸福院”有效解决了农村孤寡困难老人的老有所居、老有所养问题,也使进城务工子女没了后顾之忧。同时,幸福院通过就近居住的方式解决了老人故土难离情结,有利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 

 
 
 相关链接
· 内蒙古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发放率达100%
· 湖南省已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 民政部将研究“失独”家庭养老问题
· 重庆市政府出台意见扶持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