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5日电(记者 杜静)新疆著名牧区之一的伊犁河谷,每年春夏草原上繁花似锦。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和修复生态,当地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招引蜂农“大胆”进入草原养蜂。
记者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畜牧局获悉,今年夏秋之季,当地政府已向各县、市草原监理部门发出通知,要求招引和鼓励养蜂户进入天然草原保护区、禁牧区养蜂,并做好放养蜜蜂前后草原生态修复数据监测工作。
伊犁河谷有广阔的天然草场,野生植物种类极为丰富,蜜源植物种类繁多,山花面积在300万公顷以上,有中国“蜜库”之称。据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畜牧局提供的数据,河谷区现有蜂群11万群、种蜂群1.5万群,加工企业10余家,养蜂户1000多家,年产蜂蜜4000吨,蜂群数量占新疆的55%,总产量占全区的70%。
不过,长期以来,因养蜂业管理体制不顺,蜂农进入天然草场养蜂常受到牧民阻挡。部分蜂农说,一些农牧民不允许蜂农将蜂箱放入田间、草场,担心小蜜蜂吃花减产,他们不得不四处搬迁养蜂。
当地的调查发现,农作物、天然草原和林果业通过蜜蜂自然授粉,可分别提高产量15%、35%和50%;蜜蜂进入不了草原,对天然牧草的生长及草原植被的恢复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蜜库”伊犁河谷不仅让当地有众多养蜂人,每年还吸引大批来自四川、陕西、浙江、福建、江西等地的养蜂人来此放蜂。鼓励蜂农进入草原养蜂,不仅有利于草原植被修复、提高产草量,还将保障养蜂业健康发展。
此前,蜜蜂已经在新疆农田和果园大显身手。据自治区农业厅统计数据,2011年,新疆已在2156万亩农田和果园推广了蜜蜂授粉技术。在天山南北,农民雇请养蜂人到农田、果园养蜂的情景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