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蓄水通航 总投资63.78亿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10月10日 16时02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长沙10月10日电(记者 苏晓洲)10月10日,在2000吨级轮船长鸣的汽笛声中,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南侧船闸缓缓开启,运载着集装箱、铁矿石的船队依次通过船闸溯江而上。这一总投资高达63.78亿元的我国投资最大的内河航运工程蓄水通航后,湘江将开始保持“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面貌,产生航运、防洪、供水、宜居、旅游之利,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莱茵河”。

    10日,在长沙晴空映照下,位于望城区高塘岭镇附近的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向世人展现出了巍峨的雄姿。站在船闸顶部的天桥上眺望,整个枢纽工程由跨越湘江的大桥、大坝、泄水闸、各种围堰和巨型船闸等组成。其中船闸装备的“人字闸门”单扇宽、高近20米、厚2.5米、重达300多吨,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内河船闸。在已经竣工的1号、2号船闸内,整齐排列着的2000吨级大型内河轮船与巨大的综合枢纽工程相比,“体量”显得微不足道。

    据介绍,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总工期72个月、总投资63.78亿元。作为内河航运工程投资最大的项目,其土石方开挖量达1400.6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168.8万立方米。如果将开挖的土石方砌成一立方米的立方体,可以从长沙到北京砌上4个来回。目前,一、二期建设项目基本建成,三期上游围堰已经实现截流,供水生动物洄游的鱼道、电站等工程将于2015年11月前完工。

    据专家介绍,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的建设,对我国中部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地带意义重大: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产生航运、防洪、供水、宜居、旅游五大提升效应:流经三市的湘江长期保持29米以上水位,航运能力从1000吨级提升至2000吨级,地处内陆腹地的湖南大宗商品运输将顺畅地通江达海;汛期防洪、枯水期保水,长株潭三市上千万人口居住区防洪能力提升并告别“水荒”;蓄水完成后在长株潭城市群之间形成长达130公里“江澄如练、水天一色”的壮丽滨水生态宜居环境,形成大量特色旅游景观,湘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莱茵河”。

 
 
 相关链接
·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蓄水后污染防治协调会召开
· 湖南:湘江流域整治任务艰巨 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