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让黑龙江农民种出大收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10月15日 17时28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哈尔滨10月15日电(记者 刘斐、管建涛)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东风村农户孙明江今年种的50亩玉米丰收了,现在,他又对来年的收成充满了期望。

    林甸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素有“十年十春旱”之说,而今年还经历了一次夏伏旱,孙明江种的玉米仍然获得了好收成。他说,这全赖采用了玉米膜下滴灌技术。

    玉米膜下滴灌是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一部分,是国家在2012年6月启动的“节水增粮行动”中所推动的一种灌溉方式。该行动计划用4年时间,投资380亿元,在东北四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建设38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农田,其中,黑龙江占1500万亩。

    据林甸县水务局局长邢占江介绍,早在2008年林甸就开始推广玉米膜下滴灌技术,至2011年全县已有66万亩地采用这一技术,今年又新增1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农田,其中,膜下滴灌8万亩。

    孙明江说:“水的问题解决了,种地心里就有底儿啦。”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50亩玉米地全部覆盖了玉米膜下滴灌,平均每亩地投入500元。春夏两季旱时各浇一次地,每亩地每次浇水要花费6元的电钱,水免费。现在每亩地产玉米2000斤,每斤卖1.1元,一亩地有2200元的毛收入,纯收入达1500元左右。这比过去用漫灌的方式多收入700元。

    邢占江介绍,采用了膜下滴灌的玉米地除了增加了产量,还提高了质量。因为,用膜下滴灌能保水保肥,产出的玉米颗粒更饱满更红润,每斤能比普通灌溉的玉米多卖2-5分钱。

    同样的账在安达市升平镇新建村种粮大户孙宏彬心里也有一本。今年,孙宏彬种了6000亩玉米,全部采用了高效节水灌溉。

    他介绍,他家的地采用的主要是时针式喷灌和膜下滴灌两种,用时针喷灌每亩地大概七八毛钱,而过去的漫灌方式得要五六块钱;漫灌方式每小时只能灌溉一亩地,而时针式喷灌36小时能把400亩地灌溉一遍。过去,亩产1000斤左右,现在亩产能达到1600斤左右。今年的总收入预计能达到300万元,除去上交给合作社的大股份,自己收益也是很可观的。

    升平镇副镇长尹井新说,明年还要搞信息化,就是在地里设几个点,实现缺水自动报警、自动灌溉,提高田间管理的科技水平。

    据悉,目前,黑龙江省已有77个县(市、区)开工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覆盖166.3万亩,已完成年度计划的68%。

 
 
 相关链接
· 内蒙古新增“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科技项目启动
· 东北四省区将投入380亿元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田
· 干旱倒逼节水灌溉提速 云南年节水6.94亿立方米
· 水利部举办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人员能力建设研修班
· 黑龙江:节水灌溉“加减法”算出增收账
· 广西启动糖料蔗节水灌溉技术及用水定额工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