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10月17日电(记者 孙志平、邹婷玉)自2011年正式启动“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以来,广西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亿多元,建成产业化扶贫种养示范工程25个,惠及4万余贫困农户。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主任吴宇雄介绍,“十百千”工程为:到2015年末,建成10片以上产业化扶贫示范基地,扶持100家以上扶贫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化扶贫示范基地和扶贫龙头企业带动1000个以上贫困村成为产业化扶贫示范村。
马山县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由果品加工公司租赁连片土地1300多亩,县扶贫办在全县选出1000户贫困户参与开发,每个贫困户用3000元项目扶贫资金作为股金成立百香果专业合作社,将土地和劳动力进行整合。参与项目的贫困农户不仅可以每年获得分红,还可以通过到基地务工获得收入,每年预计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吴宇雄说,“十百千”项目实施以来,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极大提升了当地产业发展水平。由于工程所选项目大多数是当地传统产业,易为群众接受。各项目都注重将产业发展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采用资金或劳务合作入股等形式,依托合作社或相关企业,将土地和人力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化运作。
为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广西还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着手,扶持贫困地区打造种养生产基地,其中甘蔗、桑蚕、药材、剑麻、芒果、板栗、龙眼等名特优新品种已初步形成规模。依靠核桃种植,河池市凤山县中亭乡柏林村陇碰屯人均纯收入已由10年前的不足500元,达到现在的3800多元,全屯36户人家全部住上了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