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10月18日电(记者 刘良恒、张淼)在湖南韶山市委书记杨真平眼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现在还有新的内涵:“敢字当头,争字为先。”昔日穷乡僻壤的红色故土,在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干部群众热切期盼国家更加富强,百姓更加富裕。
老百姓盼山清水秀人富裕
“现在日子好过多了,尤其新农保和新农合真是好政策。”70岁的彭友昭是韶山市韶山乡铁皮村村民,他说党和政府这几年的政策越来越贴近老百姓,越来越实惠。
彭友昭告诉记者,他家里的田地已经被征收了,暂时还没有开发建设,他和老伴仍然种些蔬菜到城区买。“一年种菜收入有1万多块钱,每月还有55块钱的养老保险,从今年开始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只需起付100元,其余都全免了,所以日子还算滋润。”彭友昭说。
尤其让彭友昭高兴的是,他家在华润集团援建的韶山华润希望小镇范围内,经过提质改造和完善配套,这里虽说还是农村,但是已经可以享受跟城区差不多的便利了。行走在小镇里面,平坦畅通的道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红墙碧瓦的综合服务楼、设备齐全的卫生院、宽敞明亮的幼儿园和寄宿学校,让记者感觉走进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园林。
韶山乡党委书记毛亚锋介绍说,华润希望小镇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能够辐射周边乡村,为小镇居民和周边村民提供一流的教育、医疗和休闲服务,尤其小镇居民不出小镇就可以在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金融、邮政、警务、民政以及“三农”补贴等涉农服务。
去年,韶山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1946元、11901元。谈起今后的生活期盼,朴实敦厚的彭友昭不假思索地说:“国家更富强,百姓更富裕。”
中小企业主盼“减负”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韶山市委市政府一方面谋求红色旅游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在抓紧布局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商贸服务业,韶山“四驾马车”的产业格局已初具雏形。
“我们最初搞工业园,很多人不看好,都说你韶山搞什么工业,搞好旅游业就行了。”杨真平说,“韶山当然要搞旅游业,但我们搞基础建设,不能坐等,不能光要,自己也要有造血能力。”
奠基于2006年9月份的韶山永泉科技园就坐落在进韶山的高速路口,经过将近6年的发展,这里已经道路四通八达,厂房规整洁净,形成了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入园企业48家、投产33家,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年均增幅126%。
肖公平是湘潭市恒欣实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告诉记者,他2008年到韶山永泉科技园办企业,投产4年来年均增长超30%,今年企业产值已经超过了3亿元。“韶山投资环境非常好,园区也给了企业最好的政策,干部还经常到企业排忧解难。”肖公平说。
肖公平的企业生产矿山机械,他告诉记者,希望十八大能够提出指导宏观经济复苏的政策,更加关心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难,税负不轻,用工困难,获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的中间成本过高。”肖公平说,“这些都需要格外重视,毕竟中小企业才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军。”
基层干部盼城乡统筹早日建成“五个韶山”
去年9月,湖南省委出台意见“支持湘潭率先统筹城乡发展实现韶山率先富裕”。以此为契机,韶山市委市政府围绕“五个韶山”,即红色韶山、富裕韶山、生态韶山、文明韶山、幸福韶山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创新机制体制,全力改善社会民生。
今年秋季学期,韶山率先在湖南省实施12年免费义务教育。在韶山乡竹鸡村党支书周建强看来,12年免费义务教育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第一步。他希望能够早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均衡化的步伐。
“现在农民收入多了,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了,观念一直在变,社区文体设施和医疗服务还跟不上。”周建强说。
在毛亚锋看来,现在基层干部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责越来越重,他盼望能全面加强法治建设,把社会管理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还必须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尤其要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杨真平说,“从韶山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十分明显,要实现共同富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早日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