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特写:喝长江水、吃苗栗饭—台湾大闸蟹的两岸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10月24日 07时02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台湾苗栗10月23日电(记者林甦 何自力)秋蟹正肥,在苗栗的这家蟹场里,一桶桶装满了各个重量级的大闸蟹。面对来访的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和两岸媒体记者,老板自豪地拎起一只验其成色,果然是正宗的“青壳白肚黄毛金爪”。

    尽管是吃着台湾饲料,喝着苗栗水长大。但论起这些螃蟹的出身,却是长江水孕育出来的。当它们还是螃蟹宝宝时,就从崇明岛出水,一路坐飞机来到了位于台湾中部的苗栗县。

    这趟旅行得益于苗栗与上海去年签署的合作养殖协议。苗栗县长刘政鸿告诉记者,在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去年8月来访时,他提议,苗栗山好水好,大陆方面可否派专家来指导大闸蟹养殖?郑立中副会长当场答应。

    “这么一番话,就开创了苗栗与上海的大闸蟹技术合作。”他说,随即海协会就商请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组成项目辅导小组,3次赴苗栗评估。今年1月12日,首批3厘米以下的蟹苗自上海出口台湾。截至今年10月23日,已有5批33万尾上海产的大闸蟹苗来到苗栗,今年9月27日,首批成品蟹“爬”上了台湾市民的餐桌。

    “这批蟹苗是大陆水产科研界三代人努力的结果,在台湾的成活率达到了99%以上,”他说,“我们专门研究出蟹饲料配方,在台湾加工生产。并且坚持每天在塘口测水质,提供全套技术,现在看效果不错。”

    “今年苗栗的蟹王达到了362.8克,这在学术上打破了北纬28度以南的养殖难题。”在蟹塘边,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春作为专家组的代表,向林中森讲起了“蟹经”。

    刚刚上任海基会董事长的林中森也饶有兴致地与王春拉起家常,问他在台湾生活的感受。他说:“这样的农业科技合作十分有意义,希望两岸你挺我,我挺你,共同提升。”

    说起王春和来自上海的科研团队,范贤达一肚子的感激。他的养殖面积没有变,去年的产值是100万元新台币,今年可以到3、400万元新台币。更重要的是,蟹苗投放的数量并没有增加。

    “以前台湾养殖户确实没有好的办法,很多人上网找养殖资料,很多伪科学的东西无法分辨。或者自己去大陆,得不到完整的资讯。喂起蟹来,杂鱼、玉米、内脏等全扔进去,水质当然不会好。”王春说。

    “现在好多了,我们的饲料全是天然成分,豆粉加上一些维生素。还经过了140度高温消毒,人吃一点问题也没有。”他说完便捡了一把饲料扔进嘴里。

    “王老师帮我们养蟹很辛苦,过年都没有回去看老婆。”他说。林中森则关切地问王教授:“在台湾生活、工作是不是感觉到浓浓的人情味”?

 
 
 相关链接
· 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到碧云寺拜谒孙中山衣冠冢
· 台湾著名景点大陆游客大增 两岸航线机票紧张
· 台湾地方农会首度承办大陆“农交会”台湾展区
· 北京旅行团在台湾花莲遭遇翻车事故确认30人受伤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