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 江国成)记者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获悉,为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在农村长期任教,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师交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0年以来,发展改革委已累计安排中央投资66亿元,在边远艰苦地区为农村特岗、支教教师建设周转宿舍。
发展改革委社会司人力资源处介绍,上述中央投资涉及中西部地区20多个省份的6069所农村学校,建设规模达到443万平方米,将为15.7万名农村教师解决住宿问题。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一室一厅(工作间)一厨一卫〕,每套周转宿舍建筑面积不超35平方米,并进行简单装修和配备基本生活用具,做到简朴大方、功能合理。
发展改革委表示,在周转宿舍项目投向上,坚持从最边远、最艰苦、最困难、最急需的地方做起。优先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山区、边境地区、民族地区、高原、牧区、海岛等经济发展落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地区的中小学校纳入专项予以重点支持,在服务对象上,重点解决特岗教师、支教和交流教师、寄宿制学校管理教师等住宿问题。
长期以来,数十万特岗教师、支教教师奔赴农村任教。受自然地理、经济等困难的制约,农村地区普遍缺乏教师宿舍,在边远艰苦地区更为严重,住房条件的紧张,影响了农村特岗、支教等教师的生活,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发展改革委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边远艰苦地区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的支持力度。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住宿紧张的问题一定能得到妥善解决。这项惠民工程将会吸引更多优秀教师把青春和智慧奉献给农村教育。

农村教师的暖心房——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综述
今年暑期,辽宁省彰武县满堂红九年制学校教师郑苗终于住进了自己的家——教师周转宿舍。此前的几年,郑老师一直住在学校废弃的教室里,“旧房‘走风漏气’,寒风‘不用绕弯’就吹进了屋里。住进新家后,心里感觉暖暖的”。两年来,全国12.5万名农村艰苦边远地区的教师住进了周转宿舍,覆盖中西部地区25个省(市、区)的5024所农村学校。
科学规划 先期试点
受自然、地理、经济等条件制约,中西部边远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艰苦。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农村学校的校舍“旧貌换新颜”。但是,农村学校普遍缺少教师宿舍,教师大多住在废弃的旧校舍里,这些已影响到农村教师的生活、工作,影响到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要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就必须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安居才能乐业,要留住优秀教师,就要改善农村教师的居住条件。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