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加大对隐瞒汽车缺陷不实施召回行为处罚力度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10月30日 17时52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 朱立毅 刘奕湛)与2004年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相比,新华社30日全文播发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对隐瞒汽车产品缺陷、不实施召回等违法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根据这个管理条例,生产者违反条例规定,未按照规定保存有关汽车产品、车主的信息记录,或未按照规定备案有关信息、召回计划,或未按照规定提交有关召回报告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管理条例规定,生产者、经营者不配合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缺陷调查,或生产者未按照已备案的召回计划实施召回,或生产者未将召回计划通报销售者,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许可机关吊销有关许可。

    此外,这个管理条例还对一些严重的违法行为作出了严厉的处罚规定。生产者违反条例规定,未停止生产、销售或者进口缺陷汽车产品,或隐瞒缺陷情况,或经责令召回拒不召回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处缺陷汽车产品货值金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许可机关吊销有关许可。

    2004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等四部门发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我国开始实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但这个规定作为部门规章,受立法层级低的限制,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过低,最高的罚款限额仅为3万,威慑力明显不足,影响召回制度的有效实施。

    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将部门规章上升为行政法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第626号国务院令,公布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这个条例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华社30日受权全文播发这个条例。

 
 
 相关链接
·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26号)
·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2013年起施行|解读
· 两部门就《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答记者问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