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华时评:岂能让节能灯成污染“重磅炸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10月30日 19时37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10月30日电(记者 陈健)节能环保作为时代理念正被越来越多人接受。高调推向市场并因节约能源而被社会普遍看好的节能灯,最近却被媒体披露存在严重的污染隐患,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报道显示,节能灯不仅其部件中含有铅、多溴联苯等有害物,而且一支废旧节能灯所含的汞,渗入地下竟足以污染180吨水及相关土壤。专家估计,目前全国有上亿只老旧节能灯正进入集中报废期,如果不能妥善处置,污染风险惊人。

    近年来,节能灯大行其道,然而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废旧节能灯的危害,而将其随普通生活垃圾“一丢了之”。在许多社区,根本没有专门针对废旧节能灯的回收箱,更没有对如何回收废旧节能灯的宣传。环境污染如此巨大的节能灯,竟只见销售不见回收。这种现象绝不能听之任之。

    近年来,国家启动“绿色照明”工程,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等购买使用中标企业的节能灯可享受不同程度的财政补贴。地方政府促进推广节能灯以节省能源、减少排放值得肯定,同时对废旧节能灯“向何处去”问题,也理应承担更多的管理责任。

    市场经济条件下,“谁生产、谁回收”是一条重要的商业法则。作为节能灯生产企业,在高价销售出产品以后,以适当的方式、稳定的渠道分类回收,并且在环保等职能部门的监管之下做到循环利用、妥善处理,是其应承担的责任。对于因回收处理而增加的成本,各地政府可以采取税收优惠、发放补贴等办法给予补偿。

    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提高对废旧节能灯污染环境的认识,妥善处理废旧节能灯,不将其随意丢弃,也是每个公民应负的责任。

    环境保护等不起也拖不起。尽快出台相关的制度规定,加快废旧节能灯的回收处理,显得极为迫切。同时,如何避免更多节能产品出现这种“算后账”现象,更是相关各方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关链接
· 新华时评:应对“银发浪潮”挑战亟待弥补短板
· 新华时评:机动车驾驶新规定不要“看起来很严”
· 新华时评:黄河公路大桥终止收费不应成为绝响
· 新华时评:旅游开发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文物保护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