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上海探索“居民自治”打造“多元”和谐社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11月02日 15时24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11月2日电(记者贾远琨、刘颖)上海市宝山区探索通过“居民自治”,实现“居民事自己管,小区事大家管”,不仅化解了各种“疑难杂症”,还让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逐渐构建起邻里相帮、互让的“熟人社区”。

    随着上海经济辐射效应不断延伸,一些郊区新城、新镇导入人口迅速增加,不少大型社区居民结构复杂、利益诉求多元化,这给基层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友谊家园”就是导入人口较为集中的典型社区之一,其本地居民1500多人,而外来人口有3000多人,社区工作就面临外来人员快速融入的难题和外来人员与本地居民融合的难题。

    “由于社区居民从事职业较为散乱,大多是卖红薯、卖炒货、批发建材做小生意的,有的居民为了做生意便利,破坏了社区环境,干扰了邻里生活,曾经由此引发一些纠纷。”友谊家园居委会主任戴君说。

    来自山东的徐广良一家靠卖红薯维持生计,但因为在社区里劈柴烧炉子烤红薯,木材乱堆、烟熏火燎,与周边居民产生了矛盾,甚至大打出手。居委会出面管理,他们就采取“不冲突”、“打游击”的策略,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一走,劈柴烧炉又“热火朝天”起来,如此反反复复,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

    看似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但长期得不到解决引发纠纷,同样是影响社区安全的不稳定因素。要妥善化解矛盾,必须把“整治”转变成“服务”。居委会工作人员主动到徐广良家里帮助他整理木材、打扫卫生,这让徐广良十分感动,他不仅主动避开了居民休息时间劈柴烧火,还协助居委会做起老乡和同行的工作。

    类似的“老乡带老乡”,“居民做居民工作”的例子还有很多。“友谊家园”外来居民董红英起初不了解计生政策,在居委会的帮助下顺利地办好了生育证明,并得到了医院的全程保障。为了感谢居委会的帮助,如今,她已经成为社区的义务计生宣传员。董红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宣传计生政策,比黑板报、宣传栏的效果好得多。

    在上海市宝山区民政局的推动下,一些新兴大型居民社区总结出各具特色的“居民自治”工作方法。比如,宝启公寓建立起“居民公约”、“自治章程”,让居民自觉遵守、相互监督,相当于社区内的“法律法规”。社区内还设立“道德点评台”,对破坏社区秩序、影响他人生活的行为进行“公示”。

    在一些社区,社区工作还与党建工作联系起来。比如,动迁小区和商品房混合的天馨花园,居民利益诉求多元化,为了能够听民情、知民意,天馨花园社区推行“三六五党员新干线”,即每天都有一名党员志愿者值班,收集民情民意,交到居委会协调会进行商讨;找出解决方案后,再通过听证会对这些解决方案进行表决;工作实施后,再由评议会对各部门进行评估,接受群众监督。

    如今,宝山区不少大型居民社区来自全国各地的“陌生人”已融合成新兴的“熟人社区”,构建起多元化的和谐社区,真正实现“一社区,一楼门,一家人”。

 
 
 相关链接
· 上海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基本确立 结构明显优化
· 上海前三季度外贸额逾3200亿美元 同比增长1.2%
· 上海:黄浦江底最大、最长越江公路隧道开始掘进
· 上海首创残疾人日间照料机构服务地方标准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