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1月26日电(记者 王衡)甘肃近日完成今年鱼类种群增殖放流活动,在其境内的黄河水系、长江水系和内陆河水系共投放包括大鲵、黄河裸裂尻等珍稀土著鱼类1396万尾。
“增殖放流有效维护了河流水生动物多样性,对保持河流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甘肃省农牧厅渔业处调研员王武松介绍说,今年投放的既有鲤鱼、鲶鱼、草鱼、鳙鱼等经济鱼类,也有大鲵、兰州鲶、黄河裸裂尻、极边扁咽齿鱼等濒危土著鱼类,其中大鲵1260尾、兰州鲶3万尾、黄河裸裂尻20万尾、极边扁咽齿鱼20万尾。
据了解,由于工业污染、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建设等因素,甘肃境内主要河流各种鱼类迅速减少,一些土著鱼类濒临灭绝。对此,甘肃近年来开展了大规模增殖放流活动,近3年已在黄河、黑河等主要河流组织了60多次天然水域渔业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放流各类鱼种5000多万尾。
据介绍,目前甘肃已经创建了6个省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面积达6万多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