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长江武汉至上海江段发现的长江江豚数量锐减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12月12日 19时43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武汉12月12日电(记者 黄艳)2012年长江淡水豚科学考察队12日发布消息,长江武汉至上海江段发现的长江江豚数量锐减。

    据介绍,在武汉—上海江段近1100公里的单程航行中,科考队目测仅发现177头次江豚,声学观察监测到86头次江豚,数量比2006年科考大幅减少。

    “其主要原因就是长江中下游密集的航运。”科考队副总指挥王克雄介绍说,湖口—铜陵江段220公里的水域是目击江豚数量最多的区域,有一天发现了45头次江豚,是这次考察以来单天目击江豚最多的一次。”

    据了解,湖口—铜陵江段是江豚传统的分布密集区,因为这儿没有通航的夹江、汊江、洲滩水域比较多,并且水深足够江豚活动,建议加强对这片水域的保护力度。

    科学考察发现,从芜湖江段往下,江豚数量陡然减少,船舶、码头明显增多,两岸的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在武汉—上海的航程中,我们总共统计到作业渔船276次,航行中的货船3743次。”科考队成员、WWF(中国)江豚项目官员张新桥介绍说,特别是进入南京江段之后,航运异常繁忙,我们在镇江-江阴江段半小时内统计到的货船高达88次。

    “这一江段我们只发现了13头次江豚,而在2006年发现了40头次,数量下降非常明显,越是航运密集的江段,江豚的数量越少。”张新桥说。

    据了解,在镇江-江阴江段发现的13头江豚中有8头是在镇江的保护区发现的。王克雄说:“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保护区的核心区不应该建设生产性设施,但是很多豚类保护区都地处长江的黄金水道,航运、渔业等经济活动很难避免。”

    王克雄说:“希望镇江保护区能够继续保持这种优势,也希望地方政府能够重视生态保护,尽量控制和减少在豚类保护区的开发行为。”

    长江江豚是长江特有的淡水豚类,也是世界三大淡水豚类之一,近年来水量不断减少,国际动物保护组织正将其列入极度濒危物种。作为长江里的旗舰物种,其生存状态直接反应长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2012年长江淡水豚考察由农业部牵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WWF和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共同组织。考察队11月11日正式从武汉起航,计划用7周左右时间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江豚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等现状进行考察,并对长江江豚的保护提出规划建议。

 
 
 相关链接
· 科考人员预计:长江江豚数量可能比想象的还少
· 我国启动最大规模的拯救长江濒危动物江豚行动
· 洞庭湖江豚境况有所改善 越冬候鸟种群急剧减少
· 江西渔政在鄱阳湖增殖放流 缓解江豚生存危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