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甘肃省:“羊银行”助农民“秸秆上放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12月26日 15时03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兰州12月26日电(记者张钦)封山禁牧后,甘肃省通渭县阳坡村张改琴家的羊群不减反增。这其中的关键,用张改琴的话说,就是从“羊银行”里“贷”了羊。

    张改琴的家,地处素有“苦瘠甲于天下”的甘肃陇中黄土高原,年均降雨量只有380毫米左右。十年九旱,山秃草稀,张改琴家20多只瘦羊,数年不见多少增长。而山下新推广的覆膜玉米,却年年丰收。秸秆堆积如山,一烧了之,成了一害。

    在甘肃,覆膜玉米短短几年间面积就扩大到1350万亩。几乎所有的产粮大县,都遇到“羊在土中刨草吃,秸秆成山难利用”的尴尬。

    “在秸秆上”放羊?最初,那只是一个美梦。另一位农民张亚甲告诉记者,牛羊下山进圈,祖辈信天游式放羊的农民,不会养羊了。更重要的是,养那么多羊,卖给谁?

    张改琴也有类似的困惑,但幸运的是,阳坡村里有了“羊银行”。在张改琴家,记者碰到了“羊银行”的“行长”、通渭县恒芮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金平,他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农户交1200元押金,领养一只价值2000元的基础母羊,每年向合作社返还一只羊羔。3年后押金退还,基础母羊送给农户。”张金平说。期间,合作社为农户给予统一指导饲料配方、统一防疫等服务,教农户如何舍饲养羊。如果农民愿意,合作社还会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羊。

    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这一“贷”一“还”,被形象地称为:投羊还羔。农户与合作社,都有获利的空间。今年4月以来,张改琴从“羊银行”得来基础母羊20只,羊群一下子扩容到40多只。张改琴说:“土羊一般每胎只产一只羔,而良种羊一胎可下羔两三只。短短几个月,我卖了8只羊羔赚了近万元。去年起早贪黑才卖了三四千元。”

    在通渭县,这家“羊银行”在8个月时间里,累计投放良种基础母羊5000多只,涉及700多农户,已陆续产羔2000多只。通渭县委书记令续鹏认为,投羊还羔探索出大基地、小散养的规模养殖之路,破解了贫困地区农户缺资金、少技术的问题,让农民尝到了循环农业的甜头。

    在甘肃安定、陇西、永靖等县、区,类似的投羊还羔、投牛还犊正在不少贫困村中悄悄进行。“‘羊银行’启发人们:西部农村要脱贫,也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定西市委研究室主任张全有说。

    正拿着奶瓶子喂羊羔的张改琴告诉记者,她家流转了8亩耕地,来年全种玉米,为羊群扩容再做准备。

 
 
 相关链接
· 内蒙古翁牛特旗见闻:局长手机忙着卖牛羊
· 消费提示:四招教你分辨羊绒羊毛
· “投羊还羔”助农民走上循环经济致富路
· 浙江长兴:养湖羊 发“羊财”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