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对于中国公益事业而言,注定是值得记录的一年。“免费午餐”、“爱心衣橱”、“随手拍”等发端于网络的民间公益力量以“微公益”的形式朝着规范化的方向行进。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成为公益主体,改变了以往多为慈善机构和名人做公益、普通人参与较少的状况,激发了普通公民的慈善热情,展现了积少成多的巨大力量。
这是1月11日,在山东威海火车站,在威海上学的大学生张平在返乡前帮助人们电话订票。春运期间,张平免费为人们电话订票的事迹温暖了很多人,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订票哥”。新华社发

2012年春节后,一位86岁的老工程师被查出癌症晚期,希望爱画画的外孙女为自己画幅肖像。在伤心地为外公画好像后,这位80后女孩写下了一条求助微博,希望网友们带着外公的画像“看世界”。3天内,世界各地的网友传回数万张照片,用他们的爱心带着老人“环游世界”。女孩与网友借助微力量,共同演绎了一曲温情的爱之歌。图为世界各地的网友传回的部分照片(拼版照片,5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这是12月19日,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董王乡打改小学,孩子们穿上“爱心衣橱”发放的新衣服。“爱心衣橱”公益活动由媒体从业者倡议发起,倡议由演艺界、传媒界等爱心人士捐出戏服、出镜装、礼服、演出服等,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拍卖、义卖的方式筹得善款,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购买衣物。新华社发(陶亮 摄)

“孤独的行走——为贫困自闭症儿童募捐公益活动”的发起者窦一欣(右)和陈萌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出口处合影(8月27日摄)。爱心人士窦一欣和自闭症青年画家陈萌于今年8月25日发起“孤独的行走”为贫困孤独症儿童募捐活动,计划从黑龙江省北极村一路向南,徒步或利用滑板车行进7000公里,跨越11个省份到达海南。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自今年5月起,上海市妇联和上海市邮政公司共同向社会发起“母亲邮包”爱心捐赠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9月19日,由上海市民和社会各界捐赠的4700余个“母亲邮包”在沪启程,通过邮政绿色通道送至内蒙古和四川都江堰等地的贫困母亲手中。每个“母亲邮包”包括日常生活必需的小药箱、手电筒、梳子、围巾、马甲、护膝等用品。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在福建省石狮市的曾坑社区,有一家“只送不卖”,名为“永恒阳光”的馒头店。店里的爱心人士将做好的馒头免费送给下岗职工、贫寒家庭、流浪者和拾荒者等(8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郭圻摄

这是12月8日,在天津庄王府举行的天津“宠物领养日”活动上,一名志愿者抱着等待领养的流浪狗。“宠物领养日”活动是一个由民间公益组织发起的流浪动物公益领养平台,通过宣传“以领养代替购买”的理念,为救助组织和个人搭建平台,让更多被救助的流浪动物重新进入家庭。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

2012年冬天,江苏省扬州市一些社会爱心组织和学校开展以“真情满人间温暖冬日”为主题的捐衣活动,现场收集爱心御寒衣物共计4万余件,用以帮助新疆贫困地区的学生过冬(12月11日摄)。新华社发(孟德龙 摄)

这是2012年12月23日,单车骑行中国边境募集善款凯旋而归的志愿者吴浩斌(上)接受同伴们的庆祝。今年2月起,在上海工作的志愿者吴浩斌从上海交通大学启程,历时302天环中国边境线骑行1.5万公里,进行爱心募捐。他通过“爱心里程认领”等形式募得11.8万元善款,用来帮助沿途的山区贫困学校。新华社发(汤显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