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备战、办赛
——透视新奥运周期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新风向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赖雨晨 王镜宇)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天然周期”。在备战和参加伦敦奥运会的4年周期里,中国举办了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大型赛事;中国运动员先后参加了10多项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直到伦敦奥运会上创下境外参赛最好成绩,收获不小也教训多多。
随着2013年脚步临近,新的奥运周期已经到来,未来4年中国竞技体育将走向何方?刚刚结束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提出了一些关键词,或许值得我们关注。
改革:强调以人为本、重视职业体育
要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提高,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其年度报告中提出的第一条措施,就是“深刻总结经验和教训,深化改革,创新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后备人才培养是改革的重心。而在报告提到的一系列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中,“以人为本”又是贯穿始终的原则。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和深化体教结合,保障运动员享有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以确保其运动成绩和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鼓励社会力量办业余训练,形成多元化的培养和输送机制,以拓宽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以提高人才培养和训练备战的科学化水平等。
职业体育是竞技体育的高级形态。在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新奥运周期改革措施中,职业化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刘鹏说:“要加强对竞赛市场的培育和规范管理,重视职业体育研究和管理,认真思考和探索竞技水平高、群众基础好、观赏性强的项目开展职业联赛的可行性和实施办法。”
刘鹏还提到,要努力打造深刻把握项目规律、具有先进训练理念的复合型训练管理团队。
备战:及早着手、重视三大球
“现在我们的训练馆里已经是热火朝天,国家队主力陈一冰、邹凯他们都已经恢复训练了,”中国体操队主教练黄玉斌在27日的会场上对记者说。
伦敦的荣光还历历在目,但不少项目都像体操队这样,以正在进行的冬训为开端,已经早早投入了新一轮的备战工作。
“我们还把各省市一些备战全运会的运动员邀请来和国家队一起训练,这是一个最好的相互交流的平台,大家共同提高的话,对我们下一个(奥运)周期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
黄玉斌还说,部分运动项目在不同的奥运周期规则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体操队的及早备战也包括在近期组织国际、国内裁判学习班,进一步研究规则、掌握规则。
在伦敦奥运会上,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举重、射击、蹦床等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发挥正常,占代表团金牌总数的71%;帆船、击剑、跆拳道、拳击等潜优势项目取得一定的突破和新的进展;而基础大项田径和游泳也实现了重大突破。但是,广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三大球”成绩依然不尽如人意。
新的奥运周期,国家体育总局明确提出要努力提升集体球类项目水平,从整个工作布局上进一步突出和重视集体球类项目,加大对集体球类项目发展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
办赛:控制规模、厉行节约
从北京周期到伦敦周期,北京举办了“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上海和广州分别成功举办了世界游泳锦标赛和亚运会,就连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山东县级市海阳,也在2012年出色完成了第3届亚沙会的办赛工作,并一举获得国际奥委会颁发的“体育与可持续发展”奖。
中国筹办综合性国际大赛的能力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检验和展示,这也让中国成了不少国际赛事青睐的主办国。未来两年,天津还将举办东亚运动会,而南京则将连续举办亚青会和青奥会,再加上辽宁全运会,大赛不断,赛事还能怎么办出彩?
当我们不再需要用恢弘和盛大来证明自己,也许高效、节约、可持续会一举成为新的风尚。国家体育总局提出,新的奥运周期要继续做好大型综合性赛事改革和规范管理工作,并明确了三点要求。
一是切实控制赛事规模和数量,进一步明确办赛宗旨,调整比赛项目,适度缩短时间,规范赛事名称,控制参数人数。
二是严格控制申办条件,确保申办单位条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划以及赛后利用相适应。
三是厉行节约,严控办赛经费、严控火炬传递规模,规范简化开闭幕式程序。
针对将在2013年8月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刘鹏还特别强调:“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是衡量全运会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