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医疗“倒金字塔”渐翻转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12月28日 11时24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银川12月28日电(记者 张亮)“过去,村民大病小病都往县医院跑,不少村医都种田养牲口去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花马池镇卫生院院长张建宏说起曾经长期存在于农村地区的医疗“倒金字塔”现象,依然感慨良多。

    现在,“倒金字塔”的现象逐渐翻转。经过3年的“创新支付制度”探索,目前宁夏项目试点地区的基层医疗服务吸引力显著增强。

    在盐池县花马池镇长城村卫生室,记者遇到前来看病的村民王冬香。由于钙吸收不好,手脚经常性抽筋,村医朱新莲给她开了维生素D2的注射剂,药费一共45.72元,新农合报销70%,王冬香只付了不到14元。

    “要是去乡卫生室,只能报销25块钱,去县医院的话更少了,只能报13块。”王冬香说,“相比之下,肯定选择村卫生室。”

    这就是宁夏在吴忠、中卫两市试点进行的“创新支付制度”医改项目的一项内容,通过报销比例阶梯式设置,引导患者到乡村基层医疗机构就医。新农合患者在村、乡镇和县医疗机构门诊费用的报销比例分别为70%、55%和30%。

    经济杠杆的效果很快就显现出来。张建宏介绍,2009年,花马池卫生院的门诊人次是2.1万人次,而到2012年,已经超过了6.5万人次。朱新莲的村卫生室3年内也增长了1000多门诊人次。

    增强基层医疗机构吸引力仅仅依靠经济杠杆还不够。“看病不能只图便宜,看得好才是关键。”盐池县发改局副局长郝蜂茂说,以往农民不愿意去卫生室看病,对村医有偏见,和村医的医疗水平和服务积极性也有关系。

    为了提高村医的业务水平,项目实施地区加强对村医的培训,出台了县、乡医疗机构与村医临床“手拉手”培训计划,通过培训让绝大多数村医能够提供9类27项公共卫生和30种常见病的基本医疗。花马池乡柳杨堡村村医赵燕梅告诉记者,她每个月都要到乡卫生院参加不少于4天的轮训,培训门诊、护理、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专业技能。

    为了激励村医行医看病的积极性,政府为村医购买养老保险,并且实施绩效考核。“除了固定的生活补贴和公共卫生经费,我每看一个病人,就能拿到5元钱。我们这个村子人多,一年收入最多有4万多元。”朱新莲说。

    生活有保障,收入大幅提高,村医们的工作劲头自然很足。而吸引更多的人到村卫生室就医进一步增加了村医的收入,基层医疗服务逐渐摆脱“倒金字塔”,进入良性循环。

    仅盐池一县,乡村两级门诊人次就变化显著。据统计,2012年乡级医疗机构门诊人次比2010年增长34%,村级门诊人次更是增长了280%,95%的农村居民首诊实现了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进行。

 
 
 相关链接
· 海南:标准化村卫生室成为农村医疗服务重要支柱
· 河南省将为农村医疗机构选拔2600名医学毕业生
· 河南省实施“五大工程”夯实农村医疗服务体系
· 贵州启动乡镇卫生院改革筑牢农村医疗“网底”
· 甘肃通过卫生“三下乡”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 安徽推进村卫生室一体化夯实农村医疗体系"网底"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