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雪龙”号12月30日电(记者徐硙)随着“雪龙”号科考船30日到达历史最南纬度——南纬75度01分,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第四个南极考察站在罗斯海区域选址工作正式开始。
罗斯海沿岸区域是我国南极考察站新建站4个预选区域之一。据第29次南极考察队领队曲探宙介绍,新建站址的确定既要考虑实际的地质地貌情况、海水深度、海冰分布、淡水补给和气象、大气条件,还要考察历史遗址、后勤保障、满足建站环评要求等。
在选址过程中,考察队员将在选址区域进行埋设南极测量控制点、搭建气象观测设备、航飞摄影、淡水湖面积和深度测量、地质调查和动、植物调查等工作,以便为新建站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雪龙”号船长王建忠介绍,“雪龙”号此次刷新了最南纬度行驶纪录。2005年1月19日,“雪龙”在第21次南极考察时到达南纬70度21分。它行驶的最北位置为第四次北极考察时抵达北纬88度22分。

中国第29次南极科考队新建站选址工作正式开始
新华社“雪龙”号12月27日电(记者徐硙)中国第29次南极科考队内陆队于23日至25日在内陆新建站选址的预选区域——距离中山站520公里处,展开内陆新建站选址工作,这也标志着第29次南极科考队新建站选址工作正式开始。
内陆选址区域海拔约2600米,在3天时间里,内陆队通过自动气象站、测冰雷达、高精度测绘GPS和摄影相机、冰芯钻、高精度弹簧秤和高清晰卫星影像图等现场作业手段,对选址区域进行了冰芯样本收集、冰盖表面地形测绘、冰层厚度和冰下地形特征实测等大量工作,获取了大量环境参数指标,为中国建立新的南极考察站提供了科学参考。 >>>详细内容
中国南极考察中山站两支越冬队12月12日完成交接
新华社南极中山站12月12日电(记者 徐硙)随着五星红旗和第29次中国南极考察队队旗在中国南极中山站主楼前缓缓升起,中国南极考察中山站第28次越冬队和第29次越冬队在12日完成交接。第28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的队员即将登上“雪龙”号,踏上回家路。
据第28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站长韩德胜介绍,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中山站越冬工作历时282天,在站越冬人数17人,其中执行越冬科考观测任务7人,共执行了高空物理、地磁、气象、GPS与固体潮等常规科学观测任务。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