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内蒙古化德县:“互助养老幸福院”里暖意浓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1月11日 11时28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11日电(记者 于嘉、王春燕、齐洪斌)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为了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牧区养老保障工作薄弱的难题,从2009年起,开始尝试集中建设“互助养老幸福院”,将农村中60周岁以上有生活能力、无生产能力的五保户、低保户就近搬迁到中心村的“幸福院”里居住,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集中供养。全县目前已建成28所“互助养老幸福院”,解决了近3000户、5000多名贫困老人的养老问题。

    三九严冬,记者走进化德县民建村“互助养老幸福院”,只见工作人员正在挨家挨户为老人免费发放取暖用煤。76岁老人赵登梅笑容满面地为送煤的管理员贺春花倒上热腾腾的奶茶,连声说“谢谢”。

    赵登梅有5个子女,都在城市里打工,他们很少有时间回乡探亲,更不用说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了。在搬进幸福院之前,赵登梅和老伴住在年久失修、漏雨漏风的土坯房里,每天都要到远处的水井挑水,邻居之间也不常来往,生活中的许多困难都无法解决。“幸福院”建成启用后,每户老人免费居住30平方米的砖瓦房,附近有卫生室、活动室和休闲广场,邻里之间串门多了,活动多了,既不感觉寂寞,生活上又能相互照应。

    赵登梅告诉记者,她和老伴在“互助养老幸福院”里居住2年多了,“这里条件好,生活方便,通自来水,政府还给送煤,谁家有困难邻居们还能帮衬,管理员和卫生室的大夫也经常来看我们,比儿女还亲”。

    据介绍,在化德县这个传统农牧业大县,近年来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85%以上的村庄出现“空心化”“老龄化”现象,像赵登梅一样留守农村的空巢老人逐年增加,他们大多家庭贫困,居住条件简陋,生活得不到照料,精神慰藉缺失,农村牧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化德县在建设“互助养老幸福院”过程中,坚持选择农牧业生产条件好、生活设施相对完善的中心村建院。这个做法目前已开始在乌兰察布市推广。乌兰察布市计划今后3年内每年建成200所“互助养老幸福院”,每所100户,每户3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老住房;共解决16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集中养老问题。

 
 
 相关链接
· 春运火车票开始预订 内蒙古东部盟市车票吃紧
· 内蒙古异地高考政策破冰 不会冲击到本地考生
· 内蒙古流通领域润滑油商品质量监测合格率89.8%
· 内蒙古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 内蒙古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0285公里 居全国首位
· 内蒙古:围绕发展大局 推动妇女工作有更大作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