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1月14日电(记者 苏晓)在14日举行的亚洲金融论坛的“全球投资机遇”讨论环节,与会者就目前哪个地区拥有最好的投资回报进行现场投票,中国是首选,得票48.9%。这表明全球投资者依旧看好中国内地的投资机遇。
东南亚得票30.2%,居第二。而美国、印度和西欧仅得票10%、7.6%和3.3%。
第六届亚洲金融论坛吸引了世界各地近2000名财金官员、知名商界领袖和学者到会。有投资者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不仅能造就周边地区的投资机遇,也能为处于低迷的欧洲消费、服务类企业带来增长动力。
讨论环节主持人、香港冯氏集团主席冯国经表示,尽管世界经济复苏速度有些缓慢,而且未来仍有不确定性,但世界经济仍在经历复苏期,复苏态势也在不断增加,只要大的方向向好,就可以给投资者以信心。
保诚集团主席孟德慷表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看好亚洲区未来5年的经济发展,而中国经济潜力巨大,保诚集团对亚洲有信心,会追加对亚洲的投资。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楼继伟表示,始终认为今后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中速度最快的地区,除了中国内地的机遇外,他提醒投资者应多关注中国周边地区,因为受中国增长的协同效应和带动作用,投资者可能会在中国周边地区找到投资机会。
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信军表示,中国内地中产阶级高速增长,未来5年中国消费完全可以令人期待。他表示,未来5年中国消费名义增长率可能以年均14%的速度增长。在服务业方面,中国有10个省,超过中国GDP54%的地区,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未来5到7年间,全中国的人均GDP都会超过7000美元,这意味着未来5到6年,在整个GDP当中会新增加4到6个百分点的服务业的新的业态,因此对中国的服务业投资者可以花更多精力。
梁信军表示,由于看好中国的消费和服务业,复星在进行投资时,会首选投资中国和西欧,实行“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的投资模式。
谈及海外并购,在亚洲金融论坛随后举行的“中国机遇”的讨论环节上,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宁高宁表示,香港能为内地企业海外并购提供的平台作用。宁高宁表示,中粮集团在香港有5家上市公司,进行海外并购所需的融资和法律文件都在香港完成,香港法律制度、金融体系和人才体系的结合非常重要,能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帮助。
专家在港畅谈世界经济发展新动力
新华社香港1月14日电(记者 高路 曹筱凡)14日在香港举行的第六届亚洲金融论坛,吸引近世界各地2000名财金官员、知名商界领袖和学者到会。与会专家在认同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同时指出,创造消费与提高生产率是亚洲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
他们还认为,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不可或缺,但须循序渐进进行。
澳大利亚副总理兼国库部长韦恩·斯旺指出,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亚洲表现出色,随着经济实力的逐步提升,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也从生产环节逐步向消费环节转变。眼下,亚洲各经济体之间融合度不断加深,只有不断提高生产力与效率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继续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印尼财政部副部长马亨德拉·席格指出,亚洲新兴经济目前创造的GDP占全球GDP总量的27%;过去10年间,亚洲新兴经济体取得的经济增长在全球经济增长中占据半壁江山。目前,这些亚洲经济体必须转变过去依赖发达经济体实现增长的模式,在各自内部以及新兴经济体之间创造消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说,中国的投资需求十分旺盛。中国有3000万家企业,4000万人从事个体经营,这些公司也都具有融资需求,因此未来中国金融投资市场潜力巨大。
与会专家还认为,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金融监管与改革都必须适度缓行,维持稳定的金融、财政政策,确保经济健康发展。
意大利经济与财政部长维托里奥·格里利指出,欧洲各国的决策者应该从欧债危机中吸取教训,在短期内建立统一的监管标准,以保持财政政策的稳定,同时不断降低政府债务在GDP中的比重。
卢森堡财政大臣吕克·弗里登认为,政府监管的主要作用是避免发生金融危机,但政府同时也有责任“寻找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他指出,卢森堡和香港作为小型、面向世界的经济体,有责任扮演好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
主题为“亚洲:缔造全球新形势”的第六届亚洲金融论坛于14日和15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召开,将剖析全球经济最新形势,探讨在经济变局中亚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论坛所涉及的议题包括全球及中国内地的投资机遇、中国金融改革新议程、亚太区内及跨区资金流动新趋势、人民币政策发展以及亚洲金融体系的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