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华时评:三公经费 请交出一个“负增长”的答案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1月30日 19时30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杭州1月30日电

    三公经费:请交出一个“负增长”的答案

    新华社记者冯源

    连日来,各地政府在两会上纷纷表示,要严控本年度的三公经费,实现“零增长”。但在三公经费数目庞大、饱受社会诟病的现实下,“不升”并非成绩,“降下”才是趋势。

    三公经费指的是因公出国出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但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不善、监督缺位、暗箱操作等种种原因,我国的三公经费一直是腐败问题的多发易发区。而诸多大案要案证明,“‘三公’腐败”仅只是官员贪腐堕落的第一步。

    为了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2011年中央各部门首度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地方各级政府陆续跟进,“三公经费零增长”的承诺也随之而生。

    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公众目前已经不满足于三公经费“零增长”,更迫切希望三公经费“负增长”。在浙江省两会上,“拍砖”强烈要求降低三公经费的代表委员中,有现任官员、退休干部、大学教授、村干部,他们的呼声代表了民意。

    从操作层面上看,三公经费实现“负增长”并非难事。浙江省温州市2012年6月出台了“史上最细”公务接待标准,全市半年公务接待费用下降了四分之一强。201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比2011年决算数减少了约15%。

    实现三公经费“负增长”是大势所趋。

    目前的三公经费数目正处于高位,而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正在狠刹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这都为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提供了可能。

    压缩三公经费是党政部门厉行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消解公众对三公经费的疑虑,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而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实际效果取信于民。

 
 
 相关链接
· 新华时评:坚决把动机不纯、品行不正者挡在党外
· 新华时评:落实八项规定需“踏石留印”
· 新华时评:改作风切忌“一阵风”
· 新华时评:遏制公款吃喝要扎紧“制度篱笆”
· 新华时评:用铁的纪律保障凝聚力和战斗力
· 新华时评:和谐春运始于购票公平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