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甘肃省:“微基金”求解农村金融“微需求”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2月05日 10时51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兰州2月5日电(记者 屠国玺、张钦)虽然大城市的羊肉一斤卖到26元,被人呼为“羊贵妃”,但甘肃省景泰县大桥村“老羊倌”却为“天天吃钱”的羊一下子出不了栏而着急。幸好,年关当头正缺钱的他,从村里的“互助协会”里借到了5000元,解了他的周转资金之急。

    47岁的张富云现在家里养了200多只羊,每年的收入能有四五万元。他说:“羊价现在这么高,羊倌不缺钱,但缺周转资金。”3个月的育肥期里每月1万多元的饲料费,让他感觉资金周转困难。

    “实在周转不开的时候,想去银行贷款,可手续麻烦,周期又长达几十天。”张富云说,这种情况下就只能提前卖羊了,但会损失几千元,他想着在周期性“缺钱”期能有人借钱给他就好了。

    和“老羊倌”面临的问题一样,农民不仅大额贷款难,也普遍面临着短期、小额、快速周转的资金短缺。甘肃省一些地方开始尝试建立农民扶贫互助协会,通过一个乡村内部农民之间“互助共济”的方式,解决农民的金融“微需求”。

    大桥村的“扶贫资金互助协会”是2010年6月成立的,目前通过会员入股、社会捐赠和财政补助等方式共筹集互助资金80多万元,帮助全村农户解决春耕前化肥、农药、籽种、地膜、水费等农时和生产紧张时普遍面临着短期、小额的资金短缺。

    大桥村扶贫互助协会副理事长魏政勇介绍,协会采取农户自愿入会的方式,通过农户民主申请评议、五户联保、签订合同、放款等程序,专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需要的“急钱”。据了解,尽管程序非常严格,但农户从提出申请到“协会”为他们提供借款只需要一两天时间。

    目前,大桥村212户村民中已有198户申请成为扶贫互助协会的会员,这些会员可以快速解决自己生产生活中的金融“微需求”。在协会助推带动下,大桥村农户养羊、养猪、种植等规模逐步扩大,每户农户每年能增加1500余元收入。景泰县也已经在37个村推广建立了扶贫互助协会,6647户农户成为会员。

 
 
 相关链接
· 福建:三大工程惠三农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
· 贵州省农村金融服务“三大工程”启动仪式举行
· 王岐山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 山东实现农村金融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双百目标”
· 江西解决农民"取款难" 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建设
· 银监会就实施农村金融服务“三大工程”答记者问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