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2月5日电(记者张志龙)走进山东昌邑宇林生态园,玉米精选机、饲料粉碎机、拖拉机等机械一应俱全,50多亩田产出的玉米整齐堆放在场院里,大棚里一侧养着猪、一侧种着绿油油的芹菜,蔬菜边是沼气池……
“一号文件不是说扶持‘家庭农场’吗?我这也算是‘家庭农场’的雏形吧!”宇林生态园负责人陈宾杰笑着对记者说。
38岁的陈宾杰是山东昌邑县围子街道北陈村人,养猪、种菜已十几年。2012年,他和妻子流转了47亩地种植玉米留作养猪饲料,并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了这个生态园。园区占地15亩,猪圈和蔬菜组合式大棚共6组,沼气池总容积面积480立方米,预计年出栏肥猪3000余头,年产沼气5万立方米,年产有机蔬菜6万余斤。
记者在其中一个棚看到,棚里猪圈的前墙当了菜棚的后墙,公用的墙上留有玻璃窗,每个猪圈和菜棚下面都有80立方米的沼气池,每个猪舍都有沼气取暖。“共用一面墙,不但保证了菜棚冬季的温度,而且通过窗户空气流通,菜得到了二氧化碳,猪得到了更多的氧气,互相补充,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昌邑市农业局能源办主任李述友告诉记者。
陈宾杰说,在市农业局的指导下,园区集养殖、种植、沼气于一体,采用了“猪—沼—暖—菜”四位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我这主要以有机猪肉、有机蔬菜为主,价格虽然高一点,但是销量很好,都不够卖的。”
陈宾杰介绍,园区现在经营得很好,销售市场也不错,他正在申请有机品牌认证,并想扩大规模,希望国家在贷款方面能给点优惠政策。“去年投资的钱有40多万元是借亲戚的,我这一天运营成本就2500多元,现在贷款需要联保且数额不大,想多包点地扩大种植养殖规模,资金是个坎。”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提出要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首次出现“家庭农场”的提法。“一号文件振奋人心,我这朝着‘家庭农场’的方向发展,希望具体扶持优惠政策能来得快一点吧!”陈宾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