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纳米技术已迅速融入生活
——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贝森巴赫
新华社哥本哈根2月10日电(记者杨敬忠 宣敏)丹麦纳米科学家弗莱明·贝森巴赫1月18日在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日前他在哥本哈根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丹科技合作潜力巨大,他发起并负责的中丹纳米技术联合研究项目将为此贡献力量。他认为,纳米技术已迅速融入生活,其未来必将发挥更重要作用。
现任丹麦奥胡斯大学交叉学科纳米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的贝森巴赫指出,虽然纳米科学是一门兴起时间不长的尖端学科,但纳米技术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广泛运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发展将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
他形象地比喻说:“就像搭积木一样,我们利用原子和分子作为基本单位进行组合,构建大的结构,而这些结构也具有了一些新的特性。比如,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上的芯片就是纳米技术成功应用的一个例子。正是运用了纳米技术,我们才可以用手机来收发电子邮件、打网络电话、看电视等等。”
贝森巴赫认为,纳米技术还有助于开发高效廉价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更高效的汽车催化器,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医学上,利用纳米技术还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等,从而大大提高治疗效果。由于潜力巨大,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纳米技术研究领域投入大量资源,他希望中丹纳米技术联合研究项目,能进一步提升两国在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领域的地位。
贝森巴赫现在不仅是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还是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10所中国大学的名誉教授。在他的积极推动下,2010年丹麦科技部、八所丹麦大学与中科院研究生院签订合作协议,在北京雁栖湖边建立中丹科学和教育中心。该中心将于2013年3月全面投入运行,而纳米科学就是中丹联合培育的七个硕士专业之一。
贝森巴赫说:“中丹科学和教育中心的建立让我和中国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科教中心一半的老师和学生来自中国,另一半来自丹麦,这是中国和丹麦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