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2月22日电(记者 孟昭丽、巫奕龙)在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的闽西老区永定县,“土楼e支部”日益成为基层党建的一道风景线。这个富有创意的网站探索利用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管理服务大学毕业生流动党员,实现了预备党员转正、党费缴纳等日常管理在线化、教育培训全天候和党组织生活常态化,为流动党员打造了一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温馨家园。
支部建在网上
2011年下半年,永定县委调研发现,多年来,大学生党员毕业后,或因处于待业状态,或因就业单位没有建立党组织等,只好把党组织关系转回原籍的村党组织,或转到父母工作单位党组织,或挂靠乡镇党委下属的流动党员党支部,无法正常参与党组织关系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形成了新的流动党员群体。
“从最开始只有几十个大学生流动党员,到现在上千名,这种情况越来越多。而且不单单是我们县,全国各地都面临这个问题。大学生党员毕业后参加组织生活难一直困扰着组织部门。”永定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赖朝江说,这个新流动党员群体存在党费缴纳难、预备党员转正难、组织生活参加难等各种问题。
永定县委书记毛高良说,传统的党组织管理模式亟待改进,党建工作要主动适应时代需求,“考虑到青年人的特点,把支部建到网上,既增强了党组织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有利于党的声音在网上响起来。”
流动党员“流而不散”
记者在“土楼e支部”网站看到,永定按就业所在地一致、原籍乡镇相邻的党员安排在同一支部的原则,分设龙岩、厦门、深圳等22个大学生流动党员支部,党员一律通过实名注册、组织审核的方式登录。
“土楼e支部”提供网上缴纳党费、网上接转组织关系、网上参与组织生活、网上会议票决等服务。只要轻点几下鼠标,便可知道自己应交的党费,并利用支付宝、网上银行等在线支付。2012年3月第一个通过网络方式缴纳党费、在厦门一家企业工作的葛国华说:“以前都是让父母代缴党费,现在只要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可缴纳党费,太方便了。”
“土楼e支部”还建立了开放式党员教育和多元化党员服务平台。当地组织部门在党建要闻等栏目安排开放学习的内容,如入党必读、党建知识等内容,让流动党员在工作之余自主地随时学习。当地还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发送简短精悍的时事政治、党建手机报等内容。
2012年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的赖冠英走出校门后就加入了厦门第六支部,她说:“这个平台为我们刚毕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多便利,比如党组织活动信息资源共享后,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各种信息。”
与时俱进 迈向“全心全e”
“土楼e支部”有效改进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赖朝江说,网络支部突破空间、时间限制,架起了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空中桥梁”,实现了互动式管理交流,真正做到“实体支部网络化、网络支部实体化”。记者在网站上看到,自2012年3月开通以来,目前注册的大学生流动党员已有960多名,通过网络管理平台缴纳党费3.3万多元。
永定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启宏说,“土楼e支部”是个开放型平台,可以不断创新、引入新的服务功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记者了解到,永定县委组织部与县法院设立了“法律服务支部”,流动党员可以享受免费的在线法律咨询、诉讼指导、司法救助等服务;与信用联社联合开展“助推大学毕业生流动党员创业就业”活动,提供小额信用贷款;设立党员关爱基金,对生活困难党员进行慰问和补助;与永定异地商会对接,聘用商会成员对大学毕业生流动党员进行创业指导。
毛高良说,网络支部的建立为大学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下一步永定将把服务对象拓展到所有流动党员,同时进一步强化教育功能、拓展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