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记者卫敏丽)民政部社会救助司有关负责人24日表示,从去年上半年审计署公布的《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来看,尽管低保工作成效显著,但一些地方仍存在“错保”“漏保”“骗保”等问题,全国错保率约为4%。
这位负责人表示,对“错保”“漏保”“骗保”等问题,民政部高度重视,于去年6月至8月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向国务院提出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去年9月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民政部也于去年12月出台了《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等配套文件,进一步完善认定条件,规范审批程序,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动态管理,特别是要求各地加大低保对象公示公开力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确保低保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另据了解,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社科院发布社会保障绿皮书,称在安徽、福建等5省份调查显示,受调查的低保家庭中,六成不是贫困家庭,有近八成的贫困户没有享受低保救助。
主持此项调查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秀兰和徐月宾24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调查数据虽出自他们撰写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反贫困》一文,但媒体在引用时存在误读。该文从研究角度出发,以国家扶贫标准为依据将全部样本家庭划分为贫困和非贫困两类。而在实际工作中,农村低保家庭认定的依据是当地低保标准。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一些地方的低保标准高于国家扶贫标准,而一些地方则低于国家扶贫标准。因此,不能简单引用该文调查数据,得出农村低保错保六成、漏保八成的所谓结论。
张秀兰还表示,他们在文章中分析了低保对象和低保金在收入十等分中的分布,结果显示,收入越低的人群获得低保救助的人数和资金也越多,而中等收入以上的人群几乎没有获得低保的情况,并且收入高于贫困线的人群获得低保主要是由于家庭发生了灾难性医疗支出。这说明我国农村低保的总体瞄准效果较好。

2013年全国民政工作会暨全国社会救助工作会召开
在全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之际,2013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暨全国社会救助工作会议28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召开。会议从贯彻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落实5项重点工作等方面总结了今年的民政工作,围绕贯彻十八大精神对2013年10项民政工作进行部署,并就加强和改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加强基层低保经办能力及基层民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详细内容
财政部:各地财政大力支持做好城乡低保工作
辽宁:进一步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2012年,辽宁省再次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进一步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省城市低保标准平均提高15%以上,原则上各地城市低保月标准增加额不低于50元;全省农村低保标准平均提高25%以上,原则上各地农村低保年标准增加额不低于480元。具体标准由市、县(市)政府确定。同时,全省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供养金原则上年人均增加额不低于600元,具体标准同样由市、县级政府确定。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