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 吴晶)在教育部积极推动和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倡导下,17所知名培训机构28日在京发起并签署《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自律公约》,作出“开展绿色培训、履行社会责任”的郑重承诺。
自律公约分别从资质、服务、质量、收费、安全、竞争与合作等角度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作了规范,直接回应了社会对校外培训机构诚信招生等方面的关注,提出要拒绝通过夸大宣传、虚假承诺、捆绑诱导、隐瞒欺诈等方式误导学生及家长参与培训;杜绝跨年度收费和不规范的收、退费行为;杜绝通过“占坑班”等形式将课外培训与中小学招生升学挂钩;杜绝以招生等任何方式与中小学校及其教师建立经济利益关系;杜绝超越学生所在年级课程提前上新课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指出,自律公约的核心是遵循教育规律、提供优质教育、诚信宣传招生、报酬与质量相称,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推动相关培训机构认真履行自律公约贡献力量。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指出,近年来很多校外培训机构依法办学,为期待优质民办教育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日趋多样化的服务;然而,制度尚待健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仍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损害了一些家长学生利益,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此次自律公约的签署是培训机构对下一代、对社会负责的表现,期盼它们注重依法管理、科学施教、推动“减负”、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据悉,教育部已于2012年出台了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相关文件。下一步还要研究经营性民办教育机构注册的前置许可政策。同时,要通过推出“减负”形象大使、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专项督查、组织“身边的好学校”介绍活动、扩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公告制度、发布“减负”工作专项督导情况报告等措施,多措并举加强“减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