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吉林省发现新物种 命名为“吉林爪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08日 18时50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长春3月8日电(齐海山、赵冷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吉林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几年前联合开展小鲵物种研究与调查时,意外发现了一种奇异的小鲵,经过实验室遗传学分子实验,最近确认为小鲵新物种,并命名为吉林爪鲵。

    吉林爪鲵身材修长,皮肤光滑,背部通常呈现黑、黄相间的大理石花纹,细长的头部带有圆角的口鼻部,两只大而突出的眼睛,四肢粗壮,具有黑色的角质爪手指和脚趾,长长的尾巴,尾部的肋骨上存在众多尾椎骨,没有肺。

    据了解,吉林爪鲵发现于吉林省南部鸭绿江流域的临江市和集安市,是一种古老罕见的物种。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1988年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将爪鲵列为濒危级保护物种。它与其他小鲵科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指(趾)端具有黑色的角质爪,也没有其他小鲵科动物所具有的呼吸器官——肺,这在两栖动物中是不多见的。

    吉林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处处长李成说:“最初发现吉林爪鲵样本是在2007年。经过多年的研究及基因链对比,认定它不同于俄罗斯、辽宁等其他爪鲵物种,最终确定其为一个新物种,并被科学家命名为吉林爪鲵。”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两栖爬行类多样性与进化学科组研究员车静全程参与了吉林爪鲵的科研过程。她说:“爪鲵主要分布在东北亚地区,国内也只有东北地区有。原先认为中国的爪鲵属于俄罗斯种,后来经过几个国家科学家的研究,各国的种属均不一样。”

    车静博士说,中国爪鲵的记录比较早,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对文献涉及的地区进行细致调查,通过基因、遗传学等研究,发现中国吉林、辽宁两地的爪鲵也不一样。“这两个地方的爪鲵就像姊妹一样,均与俄罗斯爪鲵不同”“爪鲵的生活环境非常特殊,栖息地必须是深山流动的溪流中,因此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这种特定环境的栖息地的保护尤其重要”。

    吉林省林业厅副厅长乔恒说,吉林爪鲵这一濒危新物种的发现标志着吉林省生态保护与建设又一进步。近年来,吉林省实施全省禁猎,严打滥采乱伐偷盗林木行为,有效地保护了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使新物种的生存与发现成为可能。

 
 
 相关链接
· 亚非携手打击走私濒危物种犯罪活动取得丰硕战果
· 中国牵头跨洲联合打击走私濒危物种行动成果显著
· 东洞庭湖已成为国际濒危物种小白额雁主要越冬地
· 魏传忠:加强物种资源保护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