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记者倪元锦)北京春分一夜雪,“千树万树梨花开”。19日夜间至20日春分清晨,北京普降中雪。气象专家认为本次降雪“利大于弊”,对作物返青、缓解空气污染作用明显。
20日升旗时分,天安门广场,放晴的湛蓝天空中飘过白云,衬出空气洁净。
7时许的北京玉渊潭公园已是熙熙攘攘。绽放的樱花枝头被裹上银装,露出花瓣点点。几百名摄影爱好者、游人及晨练市民频频按下快门。户外体感温度较低,人们着装略厚,车顶上约有10厘米厚厚积雪,树上积雪已开始融化。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接受采访说,本次降雪是受一股中等强度冷空气自北向南移动影响,降雪中心北京的降雪强度较大,降雪范围也涉及内蒙古南部、河北北部等地。
北京市气象台数据显示,19日20时至20日6时,北京普降大雪,全市平均降水量6.9毫米,其中城区8.6毫米、西北9.6毫米、东北5.5毫米、东南5毫米,昌平降水量达16.2毫米,为全市最大。
孙继松认为,本次降雪“利大于弊”。“降雪在夜里,对交通影响有限。降雪量比较大,雪融化后被地表吸收,利于作物返青。北京春天很难见到如此大雪,对净化空气质量有好处,如此透亮的景色往往在南方才能看到。”他说。
进入三月以来,北京曾呈现大风、雾霾、沙尘、降雪天气交替。
“这些都是过渡季节标准的气候特征。”孙继松说,三月中下旬下雪是很正常现象。
降雪导致气温下降算不算“倒春寒”?孙继松说:“老百姓常把气温下降说成倒春寒。科学上讲,倒春寒就是寒潮。这次降雪的中等强度冷空气算不上倒春寒。未来几天气温相对平稳,有弱冷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