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21日电(记者 阿依努尔)21日,新疆天山南北的少数民族群众载歌载舞,共庆“诺肉孜节”到来。当晚,已排练多日的纳吾肉孜节音乐晚会将在乌鲁木齐市隆重上演。而早在几天前,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即以大型聚餐、文艺汇演等多姿多彩的庆贺形式喜迎“诺肉孜节”。
“诺肉孜节”一般在公历3月21日前后,即农历的春分。这一天北半球昼夜长短一样,人们将这阴阳平衡的日子看作新的一年的开端,辞旧迎新,互祝家庭幸福,吉祥平安。
与我国绝大多数人在传统的除夕夜吃年夜饭不同,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等新疆世居民族,要在“诺肉孜节”当天用七种食物特制“阔缺饭”,庆贺“新年”到来。
在祖国版图最西端的乌恰县膘尔托阔依乡,21日清晨,女人们穿上艳丽的衣裙,男人们戴上洁白的毡帽,准备迎接前来祝福的亲友。大铁锅里用羊肉、葡萄干、青稞等食材制成的“阔缺饭”阵阵飘香。家里的大餐布上,摆满平日舍不得吃的各种美食。院落中,大人、小孩满怀新年的祈愿,口念“阿拉斯·布拉斯”,兴奋地跳过用圆柏树枝燃烧的火堆。到了夜晚,人们还要欢聚一堂,聆听民间艺人弹奏悠扬的库木孜,观赏阿肯演唱艺人诙谐的即兴表演,并通过“约隆歌”了解民族的习俗、做人的道理、英雄的悲欢离合……
在新疆最东部的哈密市陶家宫镇,21日,从附近乡镇和村落特意赶来的维吾尔族群众,身穿节日盛装,在民间艺人的带领下,跳起欢快的麦西来甫。在广场一角,斗鸡、押加等传统民族文体娱乐活动引来阵阵喝彩,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在装饰一新的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民族特色饮食街,售卖诺肉孜饭、面肺子、凉粉等清真小食的店铺热闹非凡。此时摊贩们也显得格外大方,所制作的美食不仅可口而且分量十足,为食客们带来好心情。
而大多居住在天山以北的哈萨克族人在这一天,各家都用粮食、奶疙瘩和肉混合起来做成纳吾鲁孜饭。此后,大家一起唱迎春的歌,亲友们相互拜访,并举行赛马、叼羊等传统竞赛活动,祝福春回大地。
居住在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的少数民族群众,虽然节日气氛不及乡野热闹,但也各自以特别的方式庆贺“诺肉孜节”,为来年的美好生活祈祷、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