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青海乐都:旱地铺地膜改变“吃饭要靠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29日 16时28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西宁3月29日电(记者张曦)“播种第三天了,去年秋天就打好了地膜,照情况看今年播种收成都没问题。”青海省乐都县中岭乡马家洼村村民俞天祥在自家马铃薯田里边干活边说。一片片铺着薄膜的梯田在光照下十分耀眼。

    这里平均海拔2700米,背靠大山,年均降水量只有350毫米,土地干涸贫瘠,村民祖辈靠天吃饭。“这里十年九旱,过去收成不好的时候连口粮都不够。”俞天祥说。

    乐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袁志成告诉记者,作为青海农业主产区之一的乐都县,从2008年年开始推广旱地双垄双膜技术。在土地上犁起大小双垄后撒上专用肥料,上面覆盖上地膜,可以保持土壤温、湿度,抑制蒸发。

    “2008年秋天铺膜,来年春季播种。收获时节,原先每亩地产3000来斤马铃薯竟然产到6000斤,14亩地刨去口粮卖了两万元钱。”说起那一年的丰收,俞天祥掩饰不住喜悦。

    记者看到,覆盖好的地膜里,水珠在不断生成、汇聚。“高原旱地,每一滴水都十分宝贵。从蒸发到保存,地膜让这里的耕作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袁志成说。

    在平安县沙沟乡牙扎村藏族村民苏拉毛措的田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和她一起铺春覆地膜。“与秋覆地膜不同,春覆地膜铺好后约十来天就可以播种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秀珍说。

    这是苏拉毛措第四年铺地膜。“以前10亩地产的马铃薯只够自家吃的。如今10亩只种6亩马铃薯每年就能收入1万多元,其余4亩种些油菜、蚕豆等经济作物,收入也很可观。”苏拉毛措对记者说。

    王秀珍告诉记者,村民所使用的地膜、专用肥、农药及种子都是政府免费发放的。每亩地120元的补助标准,在西北地区算是比较高的。在平安、乐都所在的海东地区,已经有100万余亩旱地铺上了地膜。

 
 
 相关链接
· 青海脱毒马铃薯覆盖率列全国首位 主推两大品种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