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3月31日电(记者李松)重庆市明确规定,从今年起,政府财政产业扶贫资金70%用于“扶持到户”,使政府政策、资金资源真正落实到贫困群众身上。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重庆尚有167万人未脱贫,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山大坡陡、土地瘠薄、环境恶劣的武陵山和大巴山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
记者从重庆市财政局获悉,为了真正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重庆市产业扶贫资金将重点帮助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和乡村旅游;对有条件的贫困户,扶持其发展微型企业和扶贫专业合作社组织。
重庆市财政将补助种植业、养殖业、旅游扶贫、产品加工等项目,专项产业扶贫资金补贴项目原则上交由扶贫专业合作社实施,扶贫项目发展给予3—5%的扶贫贴息。扶贫产业主体培育品牌一次性奖励最低1万元、最高30万元。
同时,为了使有发展前景、带动性强的扶贫项目获得政府扶持,重庆要求乡镇以村为单位采用“一事一议”方式储备扶贫产业发展项目,市县扶贫和财政部门不“内定”项目,严格按竞争入围办法,比项目、比思路、比效益,现场公开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