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盐碱土砷污染微生物控制技术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4月13日 15时22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13日电(记者刘杰)土壤、水体的砷污染长期以来备受诟病,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值得庆幸的是,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盐碱土砷污染微生物控制技术,它的推广或将降低人们对来自土壤中的砷中毒的风险。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污染控制与环境修复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潘响亮说,盐碱土中砷的含量高,加上砷在盐碱土中非常活跃,很容易迁移到农作物、地表水及地下水中,造成食品和饮用水砷污染,在人体长期积累造成砷中毒,诱发皮肤、心血管、神经系统疾病。

    潘响亮及其团队通过6年多的实验,从土壤中找到20多株耐盐碱、耐低温的高效细菌,将这些微生物大量培养后,通过喷雾或者在灌溉时放入水中,把砷固定在矿物晶格中,从而将其长期锁定在土壤里。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利用蜈蚣草将砷积累到植物的茎、叶,再将植物割除达到吸附效果。但是蜈蚣草喜阴喜湿,植物修复技术无法在北方地区推广。潘响亮表示,多年的田间实验表明,盐碱土砷污染微生物控制技术可在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的盐碱地应用,也可进一步推广到国内外非盐碱土的砷污染治理。

    砷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有毒元素,被人们熟知的砒霜、雄黄、毒砂等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含砷化合物。含砷“三废”、燃煤烟气排放、化工冶炼污物、含砷农业化肥都会造成砷在环境中积累。 

 
 
 相关链接
· 攻克量子世界制高点—记薛其坤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
· 教育部就第六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奖答记者问
· 气象局:多部门专家研讨气候预测科研与业务结合
· 《自然》预测中国科研产出将跃居亚太首位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