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云南元谋干旱山村之变:旱热当资源 荒山变金山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4月19日 09时31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昆明4月19日电(记者伍晓阳、白靖利)4月初,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的云南元谋,天气已如盛夏般炎热。

    “你看,很耐旱的车桑子树都干死了!”在元谋县物茂乡物茂村的荒坡上,村民苏定玉指着一片枯黄的灌木感叹道。但在不远处,成片的葡萄基地却绿意盎然。

    走进葡萄基地,一串串成熟的葡萄挂满藤蔓,果实饱满,煞是诱人。

    “元谋葡萄是全国最早成熟的鲜食葡萄之一。”元谋县物茂乡党委书记杨俊魁说,因为上市早、口感好,元谋葡萄每公斤可卖25元到30元。

    他告诉记者,这个葡萄基地横跨物茂村的龙潭、橄榄和新村3个村庄,总面积1700余亩。按亩产2吨保守计算,平均每亩葡萄产值达五六万元。

    “亩产这么高,要在以前,我们做梦都不敢想。”苏定玉说,几年前,葡萄基地还是一片荒坡和旱地,3个村子也很贫困。连年干旱,种地收成差,村民吃粮靠救济,喝酒、赌博等不良风气蔓延。

    穷则思变。2011年1月,在当地政府推动下,3个村庄将1700余亩荒坡和旱地分别以每亩300元和500元的价格,集中流转给一家浙江企业,开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建设“龙橄新现代农业示范园”。

    “这几个村子闲置土地多、荒山荒坡多,就是水利条件差,完全‘靠天吃饭’,一到干旱年景必然遭灾。”杨俊魁讲起了决策过程,“换个思路想想,高温干旱下的良好光热条件,不正是搞农业生产的稀缺资源吗?”

    结合气候和地理条件,当地种起了经济效益高的“早熟葡萄”。龙头企业进来后,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进行整体开发,将原来七零八落的“巴掌地”改造成“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涝能排、旱能灌”的千亩连片葡萄基地,建设了三级提水泵站、多个蓄水池和全面覆盖的滴灌管网。

    记者看到,滴灌水管沿葡萄地一行行铺设,滴孔对准葡萄藤根部,每一垅地上还覆盖一层薄膜。杨俊魁说:“滴灌加上地膜覆盖,可以节水80%以上。”

    目前,葡萄基地刚刚投产,尚未进入盛果期,预计明后年才能盈利。然而对当地村民来说,已经开始获得收益——以前种地收成差,现在土地租金稳赚不赔;以前就业无门,现在在家门口打工,每月收入1500元左右。

    荒山变金山,贫困山村命运正在改变。两年前,龙、橄、新3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300元,到去年已突破10000元;村组集体经济以前是“空壳”,如今每年有10万余元的收入,修沟渠、打水泥路等公益事业也有钱了。

    楚雄彝族自治州副州长任锦云认为,把农民组织起来,选择合适品种,采用节水灌溉,旱热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大有可为。

 
 
 相关链接
· 一季度云南GDP同比增12.6% 经济增速居全国第一
· 云南:全国首个褐煤洁净利用项目进入投产倒计时
· 云南石林县抗旱保春耕专门铺设水管直铺田边地头
· 云南出台政策推进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