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黑龙江省鹤岗市采取多种措施抗春涝备春耕见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4月19日 17时56分   来源:新华社

现代科技育秧 翻耕利器“登场”
——黑龙江鹤岗多措施抗春涝备春耕见闻

    新华社哈尔滨4月19日电(记者刘彤、王凯)4月中旬,正是黑龙江省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受去年秋冬季节雨雪天气频繁、今春积雪融水增多等因素影响,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内涝形势严峻。

    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鹤岗市去年11月遭遇到50年一遇的暴雪,今春涝情严峻。记者在鹤岗市萝北县、绥滨县以及部分郊区走访时了解到,当地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春播期延迟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萝北县团结镇的一个水稻催芽基地内,一台台农用机械开进催芽房内,停在不同的催芽箱前。紧接着农民将水稻种子成袋放进箱里,不同的催芽箱对应不同的种子及不同的出芽日期。在电脑智能温控和供水环境下,这些种子在“苏醒”后可满足周边10万亩农田的种植需要。

    连续降雪、气温回暖较慢,对积温要求较高的水稻尤其不利。鹤岗市绥滨县的一些地方采取了三层膜覆盖的方法为春播抢时间。

    记者走进绥滨县忠仁镇忠仁村的一个大棚,感觉棚内温度比室外高了许多。棚内已经完成了水稻播种,目前正在育秧。与普通大棚不同,在大棚覆盖的基础上,秧苗上扣上一层地膜,地膜外还有第二层膜。绥滨县农委副主任苗贵斌介绍,三层膜覆盖能有效保存光热,可为春播抢出7至10天的时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田地因为水分大而且土壤上冻,原本的“秋整地”不得已拖到今春,成了“春整地”,这不仅仅增加了成本,也将农田翻耕和催芽育苗的时间挤在了一起。

    在忠仁镇卫星村,记者看到一种新式利器——旋转耙,专门应对低洼水大的地块。司机师傅介绍说,自己一个人开着这台机器,一天可以翻整60至70亩田地,不仅干了普通机械干不了的活,还将效率提高了一倍。

    当地不少农户告诉记者,用传统的铧式犁耕地很容易破坏犁具,因为农田上面一层偏涝,而下面一层保持冷冻状态,硬度比较大,犁具一进入农田就会受到损坏。而旋转耙保持前后旋转,不易被破坏,有利于春整地的进行。

 
 
 相关链接
· 陆昊调研抗春涝工作强调抢农时抗春涝战低温保春种
· 黑龙江:严重春涝催生“霉玉米”
· 农业部:东北地区玉米抗春涝保春播技术指导意见
· 黑龙江"偏湿"耕地增至八千万亩 中东部春涝严峻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