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12小时的路程,12小时的感动--直击芦山地震救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4月21日 15时06分   来源:新华社

特写:12小时的路程,12小时的感动
——直击芦山地震救援

    新华社四川芦山4月21日电(记者徐博、陈炜伟)4月21日凌晨5点,经过12个小时的跋涉,记者终于抵达了此次地震的重灾区——芦山县宝盛乡,而这里距离成都双流机场只有200公里的路程。夜色昏暗,道路艰险,通讯不畅,12个小时的救灾路虽然格外漫长,但万众一心、抗击灾难的精神让记者深深感动。

    由于省道210震后个别路段交通情况较差,记者随武警交通一总队救援车辆绕路荥经县前往震中芦山县。荥经县城房屋基本正常,商户照常营业,路边建立了很多救助站,向救灾人员发放矿泉水和方便面等物资。

    县城广场附近很多群众排起长队献血。尤为引人注目的4位小学生模样的少年,他们高举“一路平安、雅安雄起”的标语,为前往震中的车辆加油,祝福灾区人民平安。

    过了荥经县城,在距离芦山县37公里道路上,数百辆救援车辆寸步难行,一小时只移动不到20米。此时,路一侧为山坡,一侧为大河,如遇余震或是降雨,有可能导致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后果不堪设想。

    但这里却没有平时塞车的喧闹,记者身旁有巴中市赶来的消防人员,有攀枝花前来抢险的武警官兵,还有自重庆出发驰援的医生和护士。虽然焦急,但大家都在默默等待。

    “叔叔,要热水吗?”一个小女孩问记者。夜色中,一位老奶奶带着两个孙女在路上为过往的救灾人员献上爱心。

    23点左右,记者抵达了距离芦山县30公里的天全县,这里看似一切正常。路灯是亮的,小店是开的,手机信号是清晰的。停下和路边居民一聊才知道,当地房屋垮塌虽然不多,但很多墙体已经出现裂纹,居民根本不敢回家,只能去空旷场所居住。

    终于来到芦山县的宝盛乡。玉溪村的居民何培蓉告诉记者,她家的屋子裂缝明显,已是危房,全家人震后第一晚在路边用彩条布搭起的简陋帐篷里过夜。

    她告诉记者,这两天就靠着从家里抢出来的一袋米过活,目前只能再维持一两天。用水也成为难题,她和其他几户居民都从附近的山里取水。即便如此,村民依然架起柴锅、煮起粥,供应给过路人员。

    宝盛乡玉溪村村民杨应清家中的砖木结构房屋破损很大,已无法居住。乐观的老人说:“人还在,就有希望,一切都可以慢慢再来!”

 
 
 相关链接
· 中国地震局:四川省芦山地震已记录到余震1339次
· 灾区气候条件佳被埋人员存活有望超过72小时
·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抵灾区 15时左右挺进宝兴
· 日夜兼程22小时 只为挽救更多的生命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