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成都军区某通信团芦山灾区通信保障见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4月22日 17时14分   来源:新华社

确保救灾部队通信畅通
——成都军区某通信团芦山灾区通信保障见闻

    新华社四川芦山4月22日电(记者 朱映涛、彭波)几台迷彩卫星车上,锅盖状的天线指向天空。道道无形电波,在芦山县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前指与各乡镇救灾部队之间,架起了生命的桥梁。

    “抗震救灾,信息就是生命!”成都军区某通信团团长倪杰说。

    这个团组建了一支国家级应急机动通信保障队,担负着重大自然灾害部队应急通信保障任务。芦山抗震救灾,他们又担负起确保救灾部队通信畅通的重要职责。

    上等兵艾雷提着20来斤的放线器,在一排排军用帐篷间来回穿梭。

    “现在正是部队进村入户的关键时刻,指挥部和救灾部队的通信联系绝不能中断。”艾雷说着,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

    抢险救灾,通信先行。地震发生后,灾区通信中断,原有通信设施受到很大破坏。20日8时30分,震后不到30分钟,这个团派出的第一支应急通信保障分队就携带卫星电话、视频传输等通信设备,火速奔赴芦山县城。

    官兵冒着余震,迎着塌方,一路边清障边行进。当日下午,部队到达芦山县人武部,应急通信保障枢纽立即启动,灾区视频当即传入成都军区作战指挥中心,为上级适时部署救灾力量发挥了关键作用。

    “我们总共来了3支应急保障分队,200多名官兵,30多台应急通信保障车。”倪杰说。

    从进入灾区开始,连轴转就成为通信团官兵们的工作常态。设参数、架天线、布地线,守听、接转、传输……官兵们三班轮流倒,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3小时。

    危险总是如影随形。21日凌晨,艾雷在一根电线杆上架线,刚刚爬上距地面约6米的高度,一次强烈的余震猛地袭来。他险些从电线杆上摔下来,只能下意识地紧紧抱住电线杆。

    余震过后,艾雷继续爬上电线杆顶部,架好电话线。直到凌晨4时许,他和战友经过11根电线杆、4道高墙、6棵大树和两块荒草地,架起了一条通往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前指的电话线。

    “说实话,余震来的时候,我在半空抱着电线杆,还真是有点紧张。”艾雷说。

    灾区救援,困难总是意想不到。“在过一道近4米高的围墙时,我站在两名战友的肩头,用手按住墙头,大概过了12米,才找到较为稳固的墙体。”上等兵张云峰说,强震后县城很多围墙都变成了“危墙”,一旦没找准稳固的墙体就往上钉线卡,很可能墙倒人伤。

    “更重要的是,通信线路也会受到影响。不管任何时候,通信绝不能中断,这是我们通信兵的使命。”张云峰说。

    21日下午,一次强烈的余震致使光纤断路,指挥部有线通信随之断线。此时,救援部队进村入户正紧张进行,一个个小分队正翻越重重大山深入灾区每一个角落。

    官兵们立即启动某型卫星备用信道,第一时间恢复通信联络,首先确保救灾部队联络不间断,而后火速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检修光缆,仅仅1个小时,光纤通信完全恢复,指挥部与各个救灾部队间的通信没有受到影响。

    目前,这个团的官兵已在灾区救援部队间开设了卫星、视频、话音、军综网等10余个通信要素,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与灾区部队间的通信联络全时段畅通无阻。

 
 
 相关链接
· 不能让群众挨饿受冻—记者随救灾部队运送物资见闻
· 穿越"飞石区"—记武警交通部队一总队先遣队勇士
· 保证灾区群众的用水—芦山灾区救援部队进村见闻
· 全国工商联号召民企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履行社会责任
· 阿坝民兵芦山救灾:"感恩的心让我们勇往直前!"
· 交通运输部:全力做好抢险救灾交通运输保障工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