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隐患多监管难 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宜"疏""导"结合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6月01日 12时03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合肥6月1日电(记者张紫赟、王志、李俊义)“六一”儿童节前夕,记者在安徽、河北、山东等地农村采访了解到,目前农村幼儿园很多为无资质的“小作坊式”民办幼儿园,由于办园门槛低、管理不规范、教师“无证上岗”现象突出,在安全、卫生等方面存在诸多隐患。

    专家认为,对无证办园不能简单取缔,应尽快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严格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准入门槛和办园秩序, 在“疏”“导”结合上下工夫。

    “在农村办幼儿园很容易,有一间房子和一个人照看就行。”采访中,不少村民这样告诉记者。

    在办园门槛低、规模小的背后,是农村入园需求大,但公办幼儿园稀缺,民办幼儿园成“主力军”的本质。基层教育部门反映,对于无资质的农村民办幼儿园难取缔,最大阻力恰恰来自家长。如果取缔这些看护点,农村孩子就没地方上幼儿园。

    而在这些小作坊式的幼儿园里,由于管理不规范,安全、卫生等方面存在不少潜在隐患。拿游戏设施来说,很多民办幼儿园为降低成本购买廉价玩具,质量堪忧。

    与绝大多数公办幼儿园有专门的保安,教室、走廊等重点部位均有监控探头不同,大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设施简陋,常常是一个人照看三四十个孩子,办园人身兼老师、保育员、厨师等多种职能,一旦发生火灾、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足。

    虽然有明确规定,幼儿园老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幼儿园教师资格。但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往往没有从教经验,为降低人工成本,往往聘用未经过专业教育的人来充当老师,只要孩子不出事就行,保教质量低下,往往成为虐童等伤害幼儿事件的“重灾区”。

    安徽师范大学学前系主任吴玲教授分析说,学前教育对于孩子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进厂打工,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与日益增长的入园需求相比,农村公办幼儿园及有资质的民办幼儿园过少,导致小作坊式幼儿园得以生存。建议尽快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加大对教育的总体财政投入,提高学前教育投入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重。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宗树兴同时指出,我国很多省份的民办学前教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需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引导,提高其准入门槛,规范办园秩序。加快幼师队伍培养,增加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适当提高幼师待遇;完善相关办法,解决民办幼师职称晋升问题,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需进一步细化对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准入条件,如开办幼儿园的场所要求,园舍面积和安全程度;休息、游戏、学习空间的合理搭配;对幼儿幼儿园承办者的要求,专职保教人员学历达标率等。

    此外,还应加强对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审批注册及年检,加大对非法办学的整治力度,对无证办园不是简单取缔了事,而是在“疏”与“导”上做文章。对于庞大又散在的作坊式农村民办幼儿园,教育、公安等多部门协同作战,对存在严重隐患的不合格民办幼儿园应坚决取缔;对基本符合办园条件的,对其实行准入管理,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助其转为正规幼儿园;对实在太弱的,又有群众需要的,在抓好安全的前提下,转为幼教教学点,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

 
 
 相关链接
· 山西政协委员:加大民办幼儿园投入消除教育暴力
· 云南省对近千名民办幼儿园园长进行任职资格培训
· 内蒙古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
· 宁夏回族自治区出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评定的标准
· 浙江省财政出台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暂行办法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