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困难大学生的一片天
——江苏省购买公益性岗位解决帮扶困难毕业生就业
新华社南京6月4日电(记者 徐博、周蕊)“那天姑妈、舅舅都来了,妈妈做了一大桌菜,有麻辣小龙虾、可乐鸡翅,都是我喜欢吃的。”毕田说起收到录用通知的时候,幸福跃然脸上,“长辈们让我好好工作,实现自我,回报社会。”
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创纪录的699万,这一数字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他们的就业,关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毕田是南京某所高校法律专业的毕业生,他左眼失明,右眼患有先天白内障,尽管成绩优秀,但在就业市场上却“屡试不中”。
“父母是下岗工人,尽管经济条件比较艰难,但他们没有给我任何压力。”毕田乐观、豁达,“我也不抱怨不录用我的公司。”
父亲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消息改变了毕田命运,从2011年开始,江苏省启动实施政府购买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计划,连续3年每年购买5000个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重点帮扶困难家庭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
“当时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但确实也有点担心。”毕田说,“一来身有残疾,不知是否符合规定;二来家里没有‘关系’。”
江苏省规定,这些公益性岗位的招聘对象是具备下列情况之一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特困职工家庭的;城镇零就业和农村零转移家庭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6个月以上(含6个月)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家庭的。
“2012年8月23日报名截止,9月16日笔试,10月面试,然后体检。”毕田对每个细节都记得很清楚,“笔试类似公务员考试,分数可以查到;面试考官统一打分,每个人都有成绩单。”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谭颖介绍,江苏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突出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察体检等重点环节,全省统一招聘条件,统一组织考试,全省统一划定笔试入围最低分数线,以提高购岗招聘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考官告诉我,录用我是因为我的能力能够适应这份工作。”毕田说,“当时心里暖暖的,终于能够学有所用了!”
目前,毕田在某街道办负责信息平台的维护和档案管理工作,每月工资大约2100元。
江苏省规定,被聘用到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的高校毕业生在聘用服务期间,其工资待遇参照当地同条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水平大致相当的原则商定,并以劳动合同的形式予以明确。
“钱虽然不多,但毕竟能够自食其力,而且这是个很好的平台,让我能为社会作出贡献。”毕田说,“父亲当时告诉我,既然获得了这份工作,就一定要好好干,证明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