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最古老的手抄本《古兰经》得到妥善保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6月08日 09时29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西宁6月8日电(马勇、张曦)打开坚固的防盗门,记者跟随撒拉族老人韩乙奴姑步入“手抄本古兰经珍藏馆”,拾级而上又是一道防盗门,打开后只见大厅中央台子矗立着一个醒目的玻璃柜,透过玻璃看去,两页乳白底色、黑色字体的阿拉伯文羊皮纸映入眼帘,这就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手抄本《古兰经》。

    年过六旬的韩乙奴姑是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清真寺管委会主任,“手抄本古兰经珍藏馆”就坐落在街子清真寺内。

    “这部手抄本《古兰经》是我们撒拉族历史的见证。”韩乙奴姑介绍,700多年前,撒拉族先民由于不堪忍受部落内部无休止的争斗,在两位首领尕勒莽和阿合莽的带领下由中亚东迁,最终落脚在黄河岸边的街子镇。在这次迁徙中,撒拉族先民携带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这部手抄本《古兰经》。这部手抄本《古兰经》约成书于公元8至13世纪间,是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手抄本《古兰经》。

    这部《古兰经》分上下两部共30卷,分别装在印有精美图案的犀牛皮函里。在玻璃柜中呈放的是这部手抄本《古兰经》的第593页和612页,记者看到羊皮纸页面挺括平整,书面字迹清晰、色泽饱满。

    韩乙奴姑告诉记者,在《古兰经》进入珍藏馆前,一直在街子清真寺保险柜内长期保存,由于条件所限,部分页面风蚀腐化、发黄变脆,字迹开始模糊不清。2007年,国家投入资金并组织国内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权威专家对青海循化手抄本《古兰经》进行了修复。修复完成后,文物部门还为手抄本《古兰经》定做了带有氧气、温度、湿度控制系统的玻璃柜。

    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2009年,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为手抄本《古兰经》修建了珍藏馆。如今,“手抄本古兰经珍藏馆”与尕勒莽、阿合莽墓及骆驼泉相依而居,成为撒拉族民族文化的传承之地。

    “现在外人能看到的只是玻璃柜里展览的这两页,其他经卷保存在馆里最安全的地方,存放经文的保险柜有氧气、温度、湿度控制系统。我打开保险柜检查过两次,经卷保存得很好。”韩乙奴姑说。

    70多年前,这部手抄本《古兰经》在叙利亚国际展览会上展出时,引起伊斯兰世界巨大轰动,阿拉伯史学家、文物专家盛赞它是“今世少有的珍本”,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手抄本《古兰经》之一。 如今,青海循化手抄本《古兰经》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宝”。

 
 
 相关链接
· 208米长剪纸版《古兰经》长卷在宁夏展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