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向阳红09”船6月14日电(记者 张旭东)正在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3日抵达南海冷泉作业区,这个海域海况恶劣,无法进行下潜,因此随船科学家于13日至14日开展了一些常规科学调查。
这个航次共有同济大学教授周怀阳和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邱建文等6位科学家随船。13日上午,他们和航次队员首先进行了温盐深仪等常规调查设备的安装和测试,中午又安装了重力取样器。13日晚上,作业海区下起了雨,科学家和航次队员冒雨利用重力取样器提取了海底沉积物样本。
14日上午,科学家又开始安装箱式取样器。11时30分左右,设备安装、调试完毕,航次队员用地质绞车挂着箱式取样器入海作业。
据了解,14日下午,作业海区风力将增大至6级至7级,浪高由1.5米至2.5米增大至2.5米至3.5米。现场指挥部将根据海况决定是否离开作业海区避风。
“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于6月10日起航,共分为3个航段,预计需要113天。第一航段在南海开展定位系统试验,同时兼顾“南海深部科学计划”开展科学研究,包括对海底生态系统、生物和地形等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