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记者 罗沙、吴晶晶)“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要用好政绩考核这根指挥棒。”在此间召开的全国政协常委会议上,多位全国政协常委、委员表示,完善干部考核体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工作,要用科学的生态考核指挥棒推动“绿色”发展。
“当下集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警示我们,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要更加关注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全国政协常委李冬玉说,“现行的干部考核机制激励官员在任期内要快出政绩,而最大的政绩就是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
李冬玉说,为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必要时可以牺牲一些发展速度。目前亟须完善干部考核体系,淡化GDP增长指标,强化衡量科学发展的生态环境、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指标的权重。“使主政者毫无后顾之忧地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她说。
全国政协常委王伟认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必须要从政府部门抓起,着力强化各级政府的生态责任意识。
“首先要树立以‘绿色GDP’为核心的政绩观。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把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群众评价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参考尺度。”王伟说。
全国政协委员吴超表示,要以绿色指标引领发展,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他建议国家加强系统研究,做好顶层设计,尽快出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环境保护要求的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将其纳入到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中,纳入到对各地区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
“我们不少干部的生态文明理念还相当滞后。”全国政协常委张研农说,“在各地发展水平千差万别的情况下,要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考评体系和奖惩制度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和协商民主制度优势,人民政协在这方面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