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1日抵达厦门锚地避风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6月21日 09时43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向阳红09”船6月21日电(记者 张旭东)正在南海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1日上午抵达厦门锚地避风,再次下潜作业时间将根据南海作业区海况而定。

    “蛟龙”号15日在厦门锚地避风一天,16日返回南海冷泉作业区。17日至20日,“蛟龙”号连续进行了4次下潜作业,分别搭载了同济大学教授周怀阳、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邱建文和同济大学副教授杨群慧三名科学家下潜。

    这4次下潜中,“蛟龙”号采集到了大量冷泉区的生物和矿物样品,包括蜘蛛蟹、贻贝、毛瓷蟹、冷水珊瑚、碳酸盐和保压冷泉水样等。20日的下潜中,“蛟龙”号还对冷泉区进行了微地形地貌测绘。

    随船科学家认为,这个区域的生物样品有利于研究海洋极端环境下的黑暗生物链,研究这些生命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个生物链不依靠光合作用,而是依靠海底流体中的甲烷和硫化氢等为生。碳酸盐样品则有利于研究冷泉的形成和海底地下结构等。

    “保压冷泉水样本非常好,这样我们就可以研究冷泉区流体的化学成分,分析这些流体中甲烷含量和成因等。”杨群慧说。

    “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现场指挥部认为,“蛟龙”号连续4天、4次在同一地点针对特定科学目标开展了系统科学考察,不仅标志着“蛟龙”号的技术状态稳定、可靠,而且标志着“蛟龙”号技术保障队伍的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于6月10日起航,共分为3个航段,预计需要113天。第一航段在南海开展定位系统试验,同时兼顾“南海深部科学计划”,对海底生态系统、生物和地形等进行调查。

 
 
 相关链接
· “蛟龙”号首位女“乘客”杨群慧探海归来
· “蛟龙”号搭载首位女“乘客”下潜探海
· “蛟龙”号20日搭载首位女“乘客”下潜探海
· 香港科学家乘“蛟龙”号探海返回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