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易地扶贫搬迁让甘南藏区群众一步迈入“现代化”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6月21日 14时51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兰州6月21日电(记者 姜伟超)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勒秀乡木道安置点村民才南杰让和乡亲们今年有个“大动作”,安置点十几户上规模的养殖户联合组成了牦牛藏羊养殖合作社,带领其他牧民从州里给提供的惠农贷款项目中贷款扩建育肥暖棚,让以前分散经营的每家每户“攥成拳头”,使更多的牛羊“上膘”、大家的钱袋“扩容”。

    才南杰让和木道安置点里的50户村民是2011年从山上搬下来的。也正是从那时候起,才开始“敢想敢干”的,用才南杰让的话来说就是“环境决定命运”。

    木道安置点里的村民世代居住在距离合作市勒秀乡政府18公里的阿木去户村。群众分散居住在高山地带,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没有路、没有现代化通讯,饮水依靠地表河流,经济来源全靠传统畜牧,生活极为困难,有的人甚至一生没出过村子。

    像阿木去户村这样的村子,在甘南州各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何让自然环境严酷地区的农牧民走上致富路、同步奔小康,成了一道摆在当地政府面前必须攻克的难题。

    既然老天不照应,就把群众搬出高山,拔掉“穷根”。2010年,合作市勒秀乡木道安置点开工建设,不想再像祖辈一样生活的才南杰让和乡亲们争先恐后报名参加以工代赈。一年后,阿木去户村田巴、阿木去户、乔吾塘3个自然村的群众搬迁到了安置点新居。安置点里水泥巷道、安全饮水、农电线路等公共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一户一个院子,大瓦房宽敞、明亮。

    为了帮助异地搬迁群众实现后续发展,安置点还给每家每户修建了暖棚,牛羊养殖由放养走上精细化管理道路。人住进了瓦房、牛羊住进了暖棚,才南杰让和乡亲们发现日子变了:门口就是学校,娃娃上学不用再长途跋涉;离医院只有几里路,老人看病不用跟死神赛跑;就连牛羊住进暖棚后也没了过冬之苦,比以往肥壮得多,大家钱袋慢慢变鼓了。

    才南杰让说,把甘南特色养殖业“搞”大是他和乡亲们的“中国梦”,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护草原生态的前提下发展好甘南的经济,让更多的牧民走上小康路。

    据统计,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甘南州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已建成现代化牧民新村38个,同时随着甘南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的实施,全州已累计有9.5万名游牧民群众告别了艰难的游牧生活。

    甘南州政府扶贫办主任董振国介绍,甘南州将继续对“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地方实行插花式易地搬迁或易地整村搬迁,力争5年内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万人左右。同时对迁出地和迁入地跟踪管理,把易地搬迁群众的后续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就业放在重要位置,不但搬得出,还要让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相关链接
· 青海省:异地扶贫搬迁政策惠泽高原贫困农牧民
·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12亿元支持老区扶贫开发
· 认真贯彻落实决策部署 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
· 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35万生态移民扶贫工程纪实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