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华国际时评:“入遗”诚可喜 “护遗”责更重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6月21日 16时34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记者丁宜)中国新疆天山21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获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国人为之骄傲,世界为之祝福。

    纵观世界遗产名录,无论是人文古迹还是自然景观,无不承载着厚重的文明。“申遗”成功,是国际社会对一国传统文化或自然景观的高度认可,既是巨大的荣誉,也将带来国际财力支援,可谓名利双收。

    每年的世界遗产大会犹如一场盛大的颁奖典礼,聚光灯下,舞台之上,名单一一揭晓。“入遗”诚可喜,“护遗”责更重。抱“奖”而归后人们需认真思考,该如何对待和保护这些珍贵的人类遗产。

    在遗产名录上“留名”,为的是永久“留存”。正如其“世界”之名,遗产不分国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因其不可再生,所以须倍加珍惜。因其不可替代,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向拒绝遗产重建项目。

    在世界自然遗产——肯尼亚纳库鲁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早已渗入当地人的血液。任何喧哗和大声说话都会遭到当地人的制止,因为他们坚信各种动物奇观都是上天给人类的馈赠,“静静享受就好”。

    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世纪70年代“申遗”成功后,游客多了,收入涨了,却因疏于保护而破坏严重,一度被列入“濒危遗产”。厄政府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后,该岛直到2010年才得以“脱危”,教训足够深刻。

    作为自然和文化的“活化石”,一些世界遗产经受着天灾和人祸的破坏。在今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曾因大地震严重受损的伊朗巴姆古城成功“脱危”,而在战乱中的叙利亚,全部6处世界遗产不幸“入危”。

    为保护古迹,泰国和柬埔寨政府决心维护柏威夏寺周围地区和平,此前两国的炮火曾威胁该寺庙的安危。中国和柬埔寨对柬埔寨茶胶寺进行联合考古,而德国保护队也联手中国专家对茶胶寺的须弥台沙岩雕刻展开保护实验研究。

    在漫漫的岁月长河里,人类的先祖不仅创造了令人赞叹的文明,更为留存这些遗产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当今,在“护遗”上我们不仅需要理念和口号,更需要积极的行动,争取把这些人类共同的遗产完整地传给子孙后代。

 
 
 相关链接
· 山东省大运河保护申遗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 江苏扬州:借大运河申遗抒写“名城梦”
· 海洋局:日本拿我国钓鱼岛“申遗”终将成为闹剧
· 内蒙古自治区三处文化遗产拿到“申遗入场券”
· 图表:我国成为唯一连续十年“申遗”成功的国家
· 我国成为唯一连续十年“申遗”成功的国家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