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名戒毒学员在云南大理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活动室内学习线雕,左侧是一幅制作好的成品(6月21日摄)。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夕,记者来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强制隔离戒毒所,对里面的监管民警和戒毒人员进行了一次近距离接触。映入记者眼帘的不是电网高墙,而是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园区。在戒毒学员宿舍里,被子叠成了豆腐块,脸盆、杯子等摆放整齐。“主要是为了帮助学员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毒所的政治部副主任马海波说道。在心理咨询室里,素雅的沙发、绿色的盆栽,感觉温馨。一名女警官向我们介绍,戒毒所拥有具备心理咨询资质的民警,可以运用专业手段帮助部分学员克服心理障碍。在活动室里,一些女学员用彩色画笔认真地描绘图案,而另一些学员则在室外空地上随音乐起舞,洋溢着昂扬向上的活力。马海波对记者介绍:“戒毒人员具有病人、违法者、受害者三重属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戒毒学员的管理中更加注重教育、感化和挽救,重点突出人文关怀。”据了解,云南大理戒毒所共有1500多名戒毒学员,实行“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开放式管理模式。戒毒所根据戒毒人员的特长、爱好开设了种植、绘画、雕刻、电工、刺绣等10多个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使戒毒学员在康复劳动中学会这些实用技术,为他们以后回归社会奠定坚实基础。马海波说:“戒毒所成功挽救一名吸毒人员,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今后我们要继续努力,让吸毒人员早日摆脱毒瘾回归社会。”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几名戒毒学员在云南大理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活动室内学习线雕(6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戒毒学员在云南大理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做手工活(6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一名女警官(右)在云南大理强制隔离戒毒所内为戒毒女学员纠正队列中的摆臂姿势(6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