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记者 杨维汉、陈菲)文物保护法等12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26日上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一揽子审议修改12部法律,这是依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体现。
为落实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国务院近期取消和下放了1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成为“简政放权”的一项重大举措。其中,一些拟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需要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相关法律。
文物保护法规定,拍卖企业拍卖的文物,省级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不能确定是否可以拍卖的,在拍卖前应当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审核。考虑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省级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会审的方式解决,没有必要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审核,修正案草案中删去了应当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的有关规定。
对于民办学校聘任校长,国务院法制办主任宋大涵在会议上对法律修正案草案作说明时介绍,考虑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核发办学许可证、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管,确保民办学校校长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不需要单独再对民办学校聘任校长核准,草案删去该条中有关民办学校聘任校长应当报审批机关核准的规定。
证券法规定,证券公司变更注册资本和变更公司形式必须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考虑到股东同比例增资行为和变更公司形式不涉及证券公司原有股权结构重大调整,对金融市场稳定、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较小,可由公司自主决定,修正案草案还将变更注册资本必须经批准的有关规定,修改为增加注册资本且股权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减少注册资本必须经批准,同时删去变更公司形式审批的有关规定。
此外,草原法、海关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煤炭法、动物防疫法、种子法、传染病防治法等也在12部法律的修改之列。
放权,不代表放弃监管。专家表示,依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就是要进一步激发市场、社会的创造活力,发挥好地方政府贴近基层的优势,促进和保障政府管理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

环保国策拟入法——聚焦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记者顾瑞珍、周婷玉、袁汝婷)环保国策入法、污染信息公开、环境公益诉讼……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二审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拟首次规定多项制度。这些制度最终能否确立?能否对污染亮出利剑?对此,公众充满期待。 >>>详细内容
徐绍史:城镇化需加强重要领域关键环节顶层设计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记者徐硙、杨维汉)“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着力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26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说,推进城镇化要统筹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镇住房、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重要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详细内容
我国14个省区市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记者 徐硙、杨维汉)26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透露,截至目前,我国14个省(区、市)探索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18个省(区、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初步为农业人口落户城镇开辟了通道。
公安部统计显示,2010年至2012年,全国农业人口落户城镇的数量为2505万人,平均每年达835万人。全国人大财经委的一份关于城镇化建设专项调研报告中指出,当前,围绕人的城镇化,要把常住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逐步实现进城务工农民及其家属能享受所在地城镇居民等同的公共服务。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