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崔静、田野)记者27日从民政部获悉,民政部决定在江苏省昆山市、浙江省海宁市、河南省洛宁县、广东省深圳市等4个县市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把困境儿童确定为重点保障对象,进一步提高儿童福利水平。
据介绍,建立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总的思考是:本着“适度普惠、分层次、分类型、分标准、分区域”的理念,按照“分层推进、分类立标、分地立制、分标施保”的原则和要求,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儿童生存与发展需要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全面安排和设计儿童福利制度。
所谓“适度普惠型”,是指逐步建立覆盖全体儿童的普惠福利制度。“分层次”,是将儿童群体分为孤儿、困境儿童、困境家庭儿童、普通儿童四个层次。“分类型”,是将各层次儿童予以类型区分,孤儿分社会散居孤儿和福利机构养育孤儿2类;困境儿童分残疾儿童、重病儿童和流浪儿童3类;困境家庭儿童分父母重度残疾或重病的儿童、父母长期服刑在押或强制戒毒的儿童、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因其他情况无法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的儿童、贫困家庭的儿童4类。“分区域”,是指全国划分为东、中、西部,因地制宜制定适应本地区特点的儿童补贴制度。“分标准”,是指对不同类型的儿童,分不同标准予以福利保障。
民政部要求,当前,试点地区要立足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和全国儿童福利制度推进的实际,把困境儿童确定为重点保障对象;参照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协调教育、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计生等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保障政策和具体措施。
同时,民政部要求试点地区充分发挥社会参与儿童福利的积极性,调动社会力量,探索建立社会化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